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专栏

【读者特约】文:陈玉璇

过去一年多来,极端种族宗教者叫嚣、经济前景不明、政治纷争不断,阴影笼罩着马来西亚。曾经是马来西亚人希望所在的民联,也士气低迷。

农历年前,在野备位首相安华,被判入狱五年。安华刚踏入监狱,民联内部就掀起反对党领袖该由谁担任的议论,伊斯兰刑事法的争议也持续延烧。这更让社会增添了骚动气氛,就在部分群众酝酿上街的当儿,安华家人为其向最高元首提出了特赦的请求。

请求特赦的提出,立即引起不同的反应。安华是否认可?是否认罪?公正党及盟友是否知情?支持者是否全力支持?

特赦能弥补司法不足

特赦是指君王或行政首长以其特权,免除罪犯的部分或全部刑期。处罚或感化,是让犯错者悔改的两种手法,而属于感化手段的“特赦”,除了弘扬君王的仁政,也是弥补司法的不足,纠正错判或误判的案例,彰显正义。

在马来西亚,特赦制度独立于司法体系,法律明定国家元首在特赦案件上,需聆听特赦局的意见,但这仍是君王的绝对权力。特赦制度充满人治色彩,似乎与现代政治运作不搭调,但也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特赦的实施往往是基于人道,考量国家整体利益所做的政治决定,有缓和社会紧张气氛的作用,也唯有在判决有罪后才能实施。然而,法律提供的模糊空间,即赋予最高元首自由裁量权,也就有逾越或偏离原先宗旨的可能。

作为司法体系的最终救济手段,特赦是许许多多受刑人及其家属煎熬等待中最后的希望,但在马来西亚,特赦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申请特赦的基础,其实不限于真心悔改的被判刑者,而如何认定被判刑者应该获得特赦是一项严谨与复杂的程序。然而在我国,特赦经常与君王的宽恕相提并论,让民众有“请求宽恕等于被判刑者认罪”的刻板印象。由于对特赦的一贯看法及缺乏理解,马来西亚社会也没有理性讨论特赦制度正面作用的环境。社会对特赦的讨论,少之又少。

应借机探讨特赦机制

因此,安华由家人替他申请特赦,引发社会观感不佳的“安华认罪”的质疑。其实,根据其申请书的内容看来,安华家人提出的特赦申请,是以司法不公的角度出发,并没有认罪的问题。

以司法不公为申请特赦的基础,加上大马目前的政治气候,安华能否获得最高元首网开一面,让人怀疑。不论其结果如何,安华无疑是马来西亚设立特赦制度以来,最受瞩目的申请者。我们应当借此案例,促进民众对特赦的理解,并检视在目前大马社会状态下,特赦机制是否有发挥其功能?进而探索这一机制的未来发展。

安华家人借特赦请求,技术性为安华脱困,也可就此提出一套对特赦机制的看法,以接受社会的评议。这符合大众对安华作为国家备位领导的期待,将赢得更多的支持,也不至于落人口实――申请特赦只为安华解套。安华在司法不公的判决必须否定,但安华及家人也需捍卫公平正义等社会核心价值,才能以更宽广格局来凝聚支持者。

低调形同放弃主导权

倘若安华家人为了避免激化朝野对立局面,影响特赦成功机会,而选择低调。这无疑是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放弃主导议题。发声才能扳回不利的局面。

以民联目前的低迷处境,申请特赦不但流程旷日费时,而安华是否获得迟来的正义,谁也难以保障。505大选以来,马来西亚社会苦闷,在野与民间力量因种种原因停滞不前。安华入狱,其家人面对更多的付出与承担。安华申请特赦这决定,是基于务实的考量,选择面对未来。

安华点燃上世纪烈火莫熄政改运动,打开了两线制的希望之门,超越了主宰大马的种族政治。这一次的烈火莫熄运动,安华仍是起火点,但马来西亚情势已变,民众对示威已不再恐惧,走上街头也已超越“释放安华”的单一诉求,展现了的是人民对自己国家的愿景与要求。

现实与理想间的前路

有人质疑,人民既然已经厌烦国阵的治理不力,民联的政治纷争,靠自己双脚走上街,那这是否意味监牢里年近七十的安华,已无足轻重了?其实,目前安华身在牢狱之中,这不影响他作为民联共主的地位,安华仍是超过半数选民的期望所在。

然而,安华如果成功申请特赦而获得释放,他必须展现决心及勇气,整合民联,结合民间力量,提振士气,提出取代国阵的策略,才能挽回人民的信心,为民联执政做准备,为马来西亚找到出路,否则与他在牢里无所差别。

历史事件第一次发生是悲剧,第二次发生是闹剧,请求特赦是让闹剧尽快结束。安华家人为其请求特赦,带领群众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木上,一起往前走。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