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今天和一位长辈在烈阳的小房间下谈起自己的未来出路,而他也说起他那个年代华人的困境。听完之后才惊醒,那时政府在教育方面对华人的逼害,远远超乎我想象中的残缺。

根据长辈的年龄计算,他所叙述的故事差不多是在七十年代。那时候纳吉的爸爸,即是我们伟大的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萨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完全说到出面帮马来人,连场面戏也不演给华人看。“读书买车买什么……全部都是马来人优先。”Mr. Loh回忆道:“那时我读着书,有一个华人朋友考你们现在的SPM,都有6、7个A,因为是华人名字,政府奖学金根本申请不到。反而一个马来同学,只是一科及格,那就是马来文科目。”他笑了一笑继续:“他就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学金。”

那时候共产党还在山林里和警察搏斗着,所以政府直接把华人标签为共产主义,对华人是极度不友善。若华人要读上大学,得不到Matrikulasi就必须要走中六这条路,因为那时候大马根本就没有Sunway,Taylor之类的私立学院,也很少私人奖学金,本地只有政府大学可以上。贫穷而成绩又不怎么样,早就放弃升学;家境富有的,都砸钱送去外国大学读了。所以当时华人能考上政府大学,真的可以望着天走路,“大学生”三个字说出来足以震撼天地。“你们现在忧虑着该怎么升学,走哪一条路;我们那时候是挣扎,要出来做工,还是跳飞机。以前的升学路,真的是很窄很窄,成绩稍微不好家又没钱的,通常我们想都没想。而且那时苏联、美国和很多国家都在搞对抗,弄得我们每个人的心,十分不安不平衡。”从他脸上满满的皱纹,真的可以感受到那一代华人,几经艰苦都熬过来的沧桑。

“所以每一届一来,我都不选执政党,不管是什么区。”长辈一脸坚定地说道。这不是官逼民反,还是什么?那一段谈话后,真的把我引入很深的思绪。

这几年下来的情况都看得很清楚,华人SPM成绩就算不怎么样,家里稍微有点钱都可以供上大学学院升学。马哈迪九十年代是为了讨好华社,才有“小开放政策”,让各种五颜六色的私立大专在大马鼎立,给不能踏上政府大学门坎的华人有机会升学,以保住华人票巩固自己的势力。如果那时政局没动荡,私立大专不曾在大马出现,相信现在的华人子弟命运和上一代一样坎坷。的却,比起上一代的华人,这一代的年轻人小朋友实在是太幸福了。

大马华社普遍都有功利主义,大概是把孩子逼到成绩最好,考试要高分,直到逼上大学学院,从来没谈过梦想,更不用说公民意识和独立思想之类的奇门怪癖。无可否认,私立大专的涌现好比替华社开启了一门希望之光,压抑已久的上一代华人更是不顾一切把孩子送上大学学院。他们经历过无比煎熬,升学无门的悲惨年代;如今机会充斥在各个城市,感觉升学机会难得可贵,当然竭尽所能供孩子上大学了。

以前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上一代,知道中学毕业后就出来打工或跳飞机的辛酸。如今私立大专崛起,脑子里的想法立刻就是“上大学?高薪工作?过好生活”。毕竟,只要家境有钱,就读大部分私立大专都不成问题。所以要接轨上那方程式,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培训,直到达成心目中的优秀成就,拿到满满A的成绩,再以那大众方程式继续攀爬生活。

说到底,多数华人之所以有功利主义,是因为不愿意下一代继承上一代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痛苦。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就要过上好生活;要过上好生活,就要进大学学院,以将来获取高薪工作。孩子从小就被洗脑:“努力读书,将来上大学,做高薪水工作……”长久下来,大学在心目中就变成了文凭制造工厂,和高薪工作画上等号。自然而然,说起独立思想、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几乎是很少人主动关心的。心里只在想读Engineering,Computer Science,Accounting将来会赚多少钱,出路有多广,大学生质量人文修养全都是屁话。

追根究底,都是因为教育政策极度不公,才会导致华社对教育会有这样的心态。如果打从一开始所有种族公平竞争,全凭自己实力考上大学,马来人不至于被养成现在无竞争力的拐杖民族,或许还能和华人平分秋色;政府大学也会因为公平招入贤才,在世界大学排名有可观的表现也说不定;大马的教育水平,也不至于落在新加坡后面几条街。

若有机会改朝换代,或通过其他管道把教育政策给改善,要把这乱像调整也许一段很长的时间。国家政策不公,无形中造就了大马华人优秀的民族。然而,华社更向往能得到公平、平等的生活。把国家无数子民落入水深火热以致无可挽救的地步,无它,种族主义。

Unlocking Article
Unlocking Articl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