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的其他作品

英国伦敦公寓大楼葛林菲尔塔(Grenfell Tower)前几日遭恶火肆虐后,根据英国卫报最新报道,死亡和失踪人士达到79人。事件发生后不止批评和问责随着开始,前几日也引发民众街头示威抗议。许多人更是从这大火背后去探讨英国贫富悬殊的问题以及市场化所带来的隐忧。

这栋建立于1974年的公寓大楼虽然坐落于被誉为伦敦最富裕的肯辛顿区域(Kensington),但其实是一栋公租房屋,由主管当地的肯辛顿-切尔西区议会(Kensington and Chelsea London Borough Council )持有,并承包给肯辛顿-切尔西住户管理组织(KCTMO)进行管理。

不是无可幸免

其实这栋楼在去年中才进行了外部翻新和重新设计内部间隔。事件发生后,引起许多人质问的是为何翻新没包括安装消防喷水系统。对此肯辛顿-切尔西区议会的一名保守党官员辩解说翻新时没安装消防喷水系统是因为当时部分住户们担心安装该系统会拖延翻新并为住户造成不便所以并不支持。当然把责任推卸到住户的解释遭到了公众批评。而外墙上在翻新时所加装了增强保暖效果的隔热层,由于隔热板内含有易燃的塑料核心,更被认为是这次火灾的温床。

另外,该翻新工程原本是交由给另一个承包商负责,但是基于费用超出议会的预算则转交给另一个比第一任承包商所开出来得少250万英镑费用的承包商。这也让许多人质疑偷工减料的嫌疑。

而在事件发生后,一个代表葛林菲尔塔居民发声的行动组声称他们早已为极为糟糕的消防安全条件发表了多篇警告,但却遭到管理组织的无视。在一篇发表于去年年底的一篇博文中,行动组甚至断言“只有一场灾难才能暴露出管理组织的无知和无能"。

房屋政策

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通过房屋法令,进行社会住房私有化改革,推出了所谓“购买权”(Right to Buy)政策。这购买权主要就是通过折扣价,开放让公租房户可以买得起房,从租客变房东。而折扣额度取决基于作为租客的时间长短;该物业的类型-公寓还是独立屋;以及物业的地点。拿独立屋来说,如果已作为租客长达3至5年,那么可享受35%的折扣。而超过5年后,折扣每年还另增加1%,最多可以到70%。

根据英国财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1979年的拥屋率从原本的55%增加到自2000年起高达70%。从表面看来,这的确是个值得欢迎的政策,毕竟它让低收入者也有机会拥房。

然而这政策主要的矛盾在于,能够行使购买权的住户是已经获得公租房屋保障,但为何政策不是帮助于还有在等待获得公租房屋的上百万人,而是把纳税人的钱继续补贴房屋购买折扣?再者,真正穷苦的公租房租户并不会因为这些折扣而有能力购屋,政策所帮到的是那些已经有能力不在公租房屋租房,甚至已有能力购屋,但却基于公租房屋的便宜租金而继续居住的人。而他们也可能会以更高的价钱套现获利。这么一来曾属公租房屋的单位不止是流入私人市场,房屋价格也进一步走去市场主导。

除了买卖后屋子供应问题,行使购买权的租户也可能成为地方议会或者管理组织逃避责任的借口。当公租房租户购买公寓租赁权后,该个别单位的安全条件可说是移交到该购买者的责任,虽然个别单位安全条件毫无疑问地会影响整栋大楼。

贫富悬殊

宏观来说,南北分歧(或称贫富分歧)是发达国家(北营)与发展中国家(南营)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分歧;放大到地方主义非常强烈的英国来说,英国南方城市则是普遍上比北方城市要富裕;更放大到英国伦敦来说,伦敦北方则是被认为比南方更富裕;同样地,在伦敦北方的肯辛顿区域,贫富悬殊更是显而易见。

在肯辛顿-切尔西区,这里的平均工资是123000英镑,属英国最高。但是工资中位数只有32700英镑。倘若把肯辛顿和切尔西区分成103个小区,其中14个属于英国最穷的10%,但是也有30个属于英国最富的10%。

在肯辛顿北部,你能够在看到由地方政府建设及管理的公共房屋,在南中部你却能看到摆放在皇家新月楼的劳斯莱斯还是各类名车。而威廉王子夫妇居住的肯辛顿宫和大卫·贝克汉姆的豪宅也是在肯辛顿。

底层人士的悲哀

虽然英国奉行福利主义,其社会福利体系也属完善,但似乎在这个连口音也有阶级之分,地方主义特别强的国家里,底层人士还是躲不了被边缘化的命运。伦敦里的东南西北划分,说穿了也其实就是建立在阶级的划分。而多少的福利政策也是无法改变这种重阶级的心态。

虽说英国福利制度非常地全面,从出生到退休到死去都有相关的福利,但是少不了官僚主义的僵化与冷漠。电影《我是布萊克》更是道出英国社会福利的官僚体制及政府救济对于工人阶级的重要性。电影里的主角丹尼尔·布兰克因在未到退休年龄患上心脏病不宜工作,处于临时失业状态的他尝试领取就业支持津贴,但决策者判定他仍有工作能力,所以没有获批。于是他又去申请失业津贴,决策者又以他找工作不积极,拿不出失业证明为理由拒绝提供援助,并开出处罚措施。他也就像似皮球一样地被官僚机构之间踢来踢去。最后的结局更是心酸。

这次葛林菲尔塔大火将会再次唤醒对于工人阶级的关注。财政紧缩政策必定又会再次被检讨,毕竟这被广泛认为是令公共基础设施保养被忽视的主因。声音不被听见,苟延残喘的弱势群体在面对着现实的资本社会里,公共房屋的安全问题显然会在市场经济下被妥协。面对火灾隐患视而不见,翻新美化也不过是为了附近高档住宅区的人看得更顺眼而已。工人阶级的愤怒不容被忽视。肯辛顿选区在这次大选中第一次让工党夺得保守党的堡垒就是最好的借鉴。

政治火灾

自英国首相文翠珊上台以来,风波就从未停过。当初文翠珊上台是在前任首相卡梅伦因脱欧公投结果而辞职后获选党魁并接替首相职位。缺乏民主授权(mandate)的她更是想透过这次大选得到授权进行脱欧谈判。然而不止大选失利,悬峙议会后有意组成的联合政府更是遭到各界批评。伦敦发生接二连三的恐怖袭击后, 更是有人把矛头指向曾担任內政大臣的文翠珊,批评她对于反恐的无力,并追究在任期间所稍减警务及相关开支对于反恐的影响。

就连这次火灾,文翠珊更是被批评不敢面对群众,只悄悄现身火灾现场,避开了各大媒体和群众,在向消防和警察了解了情况之后速速离开。这被认为文翠珊已经和民众严重脱离,并和英国女王以及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的亲切探访不免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外面对时间紧迫的脱欧谈判压力,对内面对脱欧与留欧派的严重分歧,包括对“硬脱欧”立场的不认同(即支持对欧盟做出让步,以便获得进入欧盟市场的许可),以及大选后悬峙议会的压力。多事之秋的英国现在更是因为这大火把文翠珊的竞选口号“强大和稳定”烧得成灰,更可能把她的政治生涯给烧了。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