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来函

寄居论时间的发生过程中,社会大众看到了国阵华基政党在国阵内所面对的瓶颈。区区一个巫统区部主席,就把马华和民政党逼入墙角了。国阵迈入了第三个十年,国阵各成员党也被集体边缘化。

马华在寄居论风波时间演变的过程中,只是在最后的阶段才由总会长发表不接受首相解释的言论。这一番比较和以往一贯的作风,腰已经挺直很多了。如果一路走来马华也敢不平则鸣,308大选就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冲击。

回望过去,马华实在有太多的作风应该改进。就谈在国阵里的角色,马华过去在国阵都紧守“协商”、“争取”、“检讨”等原则。作为执政党中的一员,以上用语和执政党的角色是何等的不相称。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基于政治现实。在华裔人口比率不断锐减至下,马华无论在行政或立法上所扮演的角色的大不如前。在联盟时代拥有的财政部长和工商部长已经一去不回头,加上联盟扩大为国阵后,内部增加了几个华基政党,大大削弱了马华谈判的本钱。

308大选和826补选华裔选民已投马华甚至国阵不信任票,甚至马华内部也有一股声音,要马华退出国阵。其实,马华何来退出国阵的本钱?论现在华裔的支持率,马华远不如民联。民联执政后一连推出几个有利华社和华教的措施,让人民对马华之前的无能,更加的反感。论多元化,马华是典型的种族政党,何来多元化?留在国阵中是马华唯一的选择,不过其作风就必须完全改头换面。

马华应该善用15个国会议员的资本,来增加发言权,真正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 国阵就有如一个庞大的多元种族政党,各成员党扮演着守护各个族群的利益,但是那并不代表任何一个成员党可以以剥削其它种族的利益来赚取自身的政治本钱。 马华应该改变华人利益守护者的形象,把它转换成全民利益守护者的形象,立足华社,环顾全民,应该争取国家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对国家的政经文教都有自己一套正面的主张和看法,从而改变过去只懂附和的作风。以现在国阵议席分布的情形,马华只要可以安内,统合所有最高领袖和国州议员,15个国会议席的筹码,足够实现上述目标。

当然如上所言,要攘外,必要先安内。马华这么多年来无力和巫统抗衡,循环不断的内斗是其中一个因素。马华的内部斗争可谓五年一小闹、十年一大争,而且运用的手段五花八门,开除、幽灵党员、法庭禁令等等都是固中手段。内斗的高峰期,更劳动友党的领袖来接管马华,那是何等笑话。

内斗不止耗损党内元气和资源,更让人才外流。要制止内斗,其一,党内必须实行更民主的领袖遴选制度,并把适当的权力分散到各个阶层,并致力年轻化。其二,全面性的参与政策的制定,拟定独立的政治斗争路线,摆脱当家不当权的形象。其三,需贯彻党的方向和路线给每个党员。

何谓更民主的领袖遴选制度和权力分散?所谓更民主,就是无论在支会、区会、州联委会或者中央都应该以民主制度遴选出全部领导人。马华母体无论在区会或者是中央,并没有实行完全的民主遴选制度,州联委会的完全委任制更是引人诟病。1970马华中央代表大会修改党章,把州联委会改成总会长委任制,大大增加了总会长的权利。州联委会在很多时,就成为了安插亲信、排除异己的平台。

除此以外,中央领导层的总秘书、总财政和组织秘书也很不妥。总秘书是党务的第一把手,总财政是资产总管家,而组织秘书是各阶层党员和党组织的总协调。他们都是制衡总会长权力过大,让他不能假公济私,滥用党内资源为一己私利的重要关卡。这些职位由总会长委任就直接造成政党严重的倾向总会长的个人意愿,而失去应有的客观性和自主性。通过遴选制,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其中一个方法,但是那是不够的,重要的还是要改变政党的运作思想,脱离派阀斗争。

何谓年轻化呢?无论任何政党的元老,一听到年轻化,必然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其实“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年轻化并不等同否决元老的智慧和对政党的贡献。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经过长时间浸淫在政党政治里头,元老们都陷入了纵横交错,复杂无比的派系里头,个人也无法避免的建立了很多既得利益圈子。思维往往也在圈子成形时开始改变,少了一份客观,多了一份自私。老年政党如台湾国民党,党内的派系往往让人眼花缭乱,政党往往得屈服于党内既得利益分子,而不能自主的发挥功能。

政党内的年轻分子,就没那么受制于以上的因素,而显得更客观,思想和作为更独立。而且年轻人的动力和朝气,是改革的动力,改变的先驱。他们也没负上那么沉重的历史包袱。这就是为什么政党需要年轻化的黄金定律。历史已经显示了一个现象,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组织强,改变而不彻底的乱,拒绝改变的则继续没落,直到灭亡。

至于要全面性的参与政策的制定,就应该从制定政治路线开始。政党顾名思义,就是涉及政治的组织,马华在1952年6月20日通过把组织性质从福利机构改成政治团体。不过46 年过去了,马华好像在开倒车,丘比特的天空、弟子规、阳光青年甚至终身学习等等都是与国家政治和政策没有太大关联的社会活动。政党变成只会提供“服务”以讨好“客户”,而不知如何拟定良好的政策和施政方案。

制定和执行独立的政治路线应该是政党的首要任务,不能永远把自己框在执政党的箱子里。独立的政治路线意味着政党并不会只是一味附和自家阵营的主张,而把自己的政治的斗争路线牺牲了。过去的马华的国会议员在国会受制于国阵党鞭,在内阁受制于友党同僚的压力,而让本身在很多国家政策和议题的立场都模糊不清。很多时候“党性”是超越了“人性”的理智和良心。所以,马华应该学习如何说“不”,拒绝为一些荒谬绝伦的政策背书,并且贯彻政治路线和主张至上的原则,而不轻易向压力或利益妥协。不然,只会遭到人民的遗弃。

政党的领导人,必须具备道德的勇气,随时准备为捍卫政党的原则而挂冠求去。恋眷权利,只会让他人逐个击破,政党其它同志的坚持,就会这样而瓦解了。套用刚刚辞职的首相署部长所说:

“我不想让首相为难。如果我的观点与内阁不一致或不适合,我可以离开政府。我准备面对后果,若我被指示辞职,我愿意这么做。我不是问题制造者,也不想为首相制造任何的麻烦,可是我有我的原则,将继续对内安法令做出批评,我加入内阁的目的是为了带来改变。政府上周动用内安法令进行逮捕行动,对我上任6个月以来所推动的司法改革努力,是一项重大的打击。政府想要改变一些事情,否则他们不会要我进入内阁”。

这就是最好的正面教材。去除“党性”,找回“人性”,忘却个人的荣辱,与人民的利益站在一起,是挽回民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凝聚了民心,政党才算得到强而有力的后盾和支持,来推行它的理念和政策。

当然,以上所言,可以总结为:敢怒敢言。但是,一个成功的政党,但只是敢怒敢言是不够的,还得敢做敢为。要达到这个目标,是需要整个政党的党员一起来贯彻和负责。政党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培训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多举办类似研讨会的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党员的思想事业,也可以透过活动,间接传达政党的理念和政策。吃喝玩乐的宴会等,就少办些吧。那些都是光浪费资源而没有对素质提升有任何帮助。

马华拥有蛮健全的基层网络,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存在很多非活跃党员。是时候对臃肿不堪的党组织来做个瘦身,去芜存箐。在招收党员方面,应该做得更谨慎。经过李三春时代马华走群众路线广招党员,现在马华已经大约有两百万党员,但是大选的成绩却和马华的党员和动员力不成正比。说穿了,所找回来的党员,不过是个区会、支会为了扩充自己实力,增加自己在州或中央改选时的筹码而已。

马华不止在308大选输给民心,也输在候选人的素质。要如何清理一大半的寄生虫呢?第一步当从党员从新登记起。通过党员从新登记,再制定新的投选规则。党员欲竞选任何职位或各级代表,都必须符合一些最低门栏(Cutoff point),譬如,必须至少出席几项重要活动/会议,和至少成为几项活动的筹委。从而确保有选举权和被选权的党员,都有最低的水准和参与。再者,如果不能做到党员直选中央高职,也应该提高中央代表对党员的比例,让更多党员的声音和意愿可以在中央党选里反映出来。

到最后,引用会上文所说的:处在巨变的时代,有能力彻底改变的组织强,改变而不彻底的乱,拒绝改变的则继续没落,直到灭亡。马华加油…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