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的其他作品

议员观点

教育由始至终就不是一个数字游戏,尤其在推动华教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多一份合作少一份作对,因为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这也是马华每每针对教育的相关课题与工作,都是以务实的态度应对,实事求是。

因此,当(行动党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于11月14日在国会走廊召开记者会时,选择性采用1990年至2000年的华小数据,玩起她的“数字游戏”时,我告知事实是,在那期间是基于受到之前的教育部长安华在位期间,高压手段对待华教,致使华教的发展寸步难行。

同时,我之前的文告也针对张念群的每一项论点逐点回应,但她昨日文告提出的新论点或突然提及的新数据,这並不在她之前于11月14日发表的谈话当中,包括她昨天又拿出1970年到2016年1月份的数据。我深感不解的是,她何不当初就直接拿出这个大数据,让我直接针对这个大数据做一个全面的回应?事实证明,我由始至终是针对她的言论作出回应,我没有在逃避任何问题,也无须隐瞒任何实情。

1970年代之前,当时华人並未集中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一些园丘也有华小的设立,可是,当1970年代之后,马华当时号召並领导华人全面强化经济,尤其是时任总会长李三春推动两个马华五大计划,带动国内华人全面进军经济领域,主张华人自立更生,也使到不少华裔从郊外往市区迁移。

在失去学生来源,不少位处偏远或园丘的华小,就在这个背景下自动关闭,我必须强调的是,国内华小的关闭是基于欠缺学生来源而自动关闭,並非政府强行关闭。

安华落实不利华小政策

在迈入1980年代后,安华出任教育部长时落实许多不利华小发展的政策,包括实行国小保留地政策,还有引起满城风雨的“派遣不谙华语的教师到华小任高职”事件,使到华小的发展受阻,如何保住国内华小成了重点,更促成朝野华基政党合作为华教而奋斗。

一直到了1990年代,华教的发展才再度现出曙光,尤其马华在1999年与时任教育部长纳吉确立增建和搬迁华小的政策后,华小就在较后的10多年间,搬迁和增建了104所,某种程度上缓和了人口密集区对华小的需求,以及华小爆满的问题。

因此,当我们要拿出数据来评断时,我们不能单从数据的表面来评定,而是需要了解其来龙去脉和华小的实际情况,因为表面数据看似减少,不代表华小的发展受阻或就此栽赃马华和政府关闭华小,而完全不考量历史背景,更无视华小规模更胜从前的事实。

至于在推动华小发展的策略方面,马华过去长时间以来都是不遗余力在处理,丝毫不敢怠慢,我们从来就不敢邀功,更不敢居功至伟,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还有进步的空间,为华教我们依然需继续努力。

可是,我们过去长时间的处理与出谋献策,这些努力也不该完全被抺杀,包括从原先的于人口密集地区,直接扩建原有的华小以便容纳更多学生,解决华小学生人数爆满的问题,再到后来增建华小和搬迁华小,尤其以搬迁华小避免偏远地区或小镇的华小因没有学生来源而自动关闭,同时又可以舒缓人口密集地区对华小的需求。

立场终以增减华小为主

我必须郑重声明,马华在华小建设方面的立场,由始至终都是以增建全新华小为主,並以各种方法确保华小提供的学额不会减少,如此才能保障母语教育的权益。可是,当我们面对众多微型华小面临学生人数不足或没有学生来源,进而将自动关闭的问题之时,我们总不能对这些华小坐视不理、不闻不问。

当政府确定透过搬迁华小的形式,让面临自动关闭的华小得以在另一个地点延续其办学精神,同时也能满足人口密集区对华小的需求,马华认为这是一个可行性方案,也是一个得以更快捷舒解人口密集区华小爆满的问题,因此,才在华小建设方面,釆用争取增建华小和协助搬迁华小的双管齐下策略,这也可以确保华小学额的有增无减,以及华小的规模和发日益壮大。

让我举出几个实际的例子,在搬迁华小当中,如位于霹雳园丘的哈古乐华小跨州迁至蒲种后,学生人数从原校的1人,增加至今年的1850人;柔佛列光镇培智华小,从柔佛州武吉巴罗园丘原校的3人,增加至目前的1506人,以及从哥打丁宜南兴园丘搬迁至新山至达城的南兴华小,从原校的2人增加至目前的1350人。此外,文冬的一所同样位于园丘的华小,原先只剩2名印裔学生,在成功搬迁至蒲种即如今的竞智华小,今年学生人数已达1160人。这些都是微型华小在面临自动关闭之际,透过搬迁浴火重生並得到更好发展的铁证,也符合我们力保华小学额有增无减和规模日益壮大的理念。

【表一】 部份园丘华小搬迁前后的学生人数对比
学校

搬迁前学生人数

搬迁后学生人数

蒲种哈古乐华小

1

1850

蒲种竞智华小

2

1160

柔佛列光镇培育华小

3

1506

新山南兴华小

2

1350

总数

8

5866

国家经济的成长,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人口往城市迁移等,最后都影响了偏远地区包括园丘华小的存亡,这些华小在相关历史背景下,因为没有了学生来源而被迫自动关闭,这是为何在表面数据上,华小的数量会有所减少。

华小发展有正面的转变

可是,自从1999年搬迁华小的政策确立后,华小的发展情况也有着正面的转变,随着104所华小的成功搬迁和增建,造成国内现有的华小可以容纳更多的学生,因为搬迁的华小无论硬体或软体设施,都远远超越原本的微型华小。同时,在搬迁后的华小,其规模包括师资在内,都比原本的规模大许多,这与全新一所的华小无异。

任何的“零和游戏”对教育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当微型华小因为学生不足或没有学生来源而被迫自动关闭之时,我们任由这些华小自动走入历史,却又在另一边廂筹组新华小,並且是从零开始即从学校的注冊开始建设,最后华小的数目依然保持不变,但过程或有所耽误,倒不如直接以搬迁华小的方式,更快捷和有效的于高需求量的地区设立华小。

基于把搬迁后的华小规模更庞大的因素考量在内,这才足以解释,何以当华小数目如张念群所言般自1970年减少近50所之际,却在如今足以容纳较当年学生人数多了10万名的学生。按照一般逻辑,在华小数目减少之时,又怎可能容纳比当年更多的学生呢?显然的,张念群未说出事实的全貌,才显得她的“华小减少学生人数却增加了10万人”言论如此不合乎逻辑和莫名奇妙。

张念群所谓的增建华小比例远不及国小,她更举例2000年至2016年国内增建了484所国小,但华小只增建了16所,与华小生占政府小学比例的20%实况不符,並指这是资源分配出了问题,也似是而非的把最近6所全新增建的华小,其中5所是建在国小保留地,形容为华社积极争取的结果,硬要制造一种马华办事不力的假像,但孰不知她所刻隐瞒的事实是不难被发现的,其言论是站不住脚的。

友族学生前往华小就读

如今华小的学生人数远更胜于1970年,但华小的表面数目却有所减少,对于这现象的唯一解释,就是搬迁华小政策,意即面临自动关闭的华小在搬迁后,规模更胜从前也得到更佳发展,换言之,这些学校不应在张念群拿华小和国小做对比时被忽略。况且,华小如今学生人数不断上升,也是基于友族学生前往就读,更占了华小学生总数的近18%,这是华社所欣见的,也体现了华人有教无类的崇高价值观。

国小並没有像华小那样,出现全校只有不及10名学生的问题,因此,全新国小都是在增建的情况下设立,华小是基于面对微型华小自动关闭的问题,因此才以搬迁的快捷方法加上增建华小的方法“双剑合璧”,共同缓和华小高需求地区的问题。

因此,在实事求是的务实心态下,要比较华小和国小自2000年来的增设,就应该是104所搬迁和增建华小,与484所新建国小进行对比,而结算出来的比例是21.49%,意即比张念群口中的华小学生与政府小学学生比例的20%更高。我们不视这为马华的丰功伟绩,但这却也是事实的全貌,不会因为任何一方的刻意隐瞒而不存在。

华小建设在国小保留地

至于政府在建设华小的努力,张念群也试图把马华在内阁包括与教育部长直接交涉,进而让相关5所新增华小建设在国小保留地的努力,转移为华社共同争取的成果。我绝对认同马华与华社(行动党除外)休戚与共,任何一项成果都是马华与华教团体共同努力的,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若非政府有意批准,试问华小如何得以使用保留地呢?这如果不是政府在听取政党代表的陈情后,最终俯顺民意批准申请,那又还会是什么?

况且,1999年至今新增建並已全面启用的16所华小中,当中共有8所是中央政府全力负责兴建,另外6所则是中央政府拨款数百万令吉给董事部兴建,而目前已完工90%的加影新城华小(加影先锋镇华小),则是政府提供6英亩的学校保留地,再拨款450万令吉供建校,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在在显示中央政府确实在建设华小方面有所努力。

【表二】1999年至今增建的17所华小(16所已启用)兴建概况

中央政府在建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华小数额

允许使用学校保留地,拨款给董事部建校

5

允许使用学校保留地,中央政府全力建校

2

中央政府全力建校

6

拨款给董事部建校

2

张念群引用董教总于2006年9月26日的文告数据指巴生河流域、柔佛新山县和槟州共缺134所华小已是过时的数据。10年的光景,可以有很大的变化。雪州一些地区和柔佛新山,确实还需要新建华小,但数目并非这么多。马华近期向首相提出8所新建和搬迁华小,必定包括以上地区。

在17所全新华小当中,有6所华小是非大选时期宣布的,如敦陈祯禄华小、柔佛再也华小、甲洞三校华小和永平二校、美里杜丹中华华小和敦陈修信华小,而87所搬迁华小当中,有49所也是在非大选时期批准的,如雪兰莪子文华小、柔佛文化华小、吉隆坡三育华小、森美兰芦骨华小、马六甲益智华小槟城卿田华小等。

因此,在104所新建和搬迁华小当中,有55所是在非大选时期批准的,占了总数的53%。这又何来是大部分华小在大选来临前才获批的?因此,行动党指责政府根据政治需求选择性增建华小是毫无根据的。

如果这一切就像张念群所说的增建华小是出自于政治目的,临近大选才宣布並具有争取选票的意味,那是否当大选落幕后,国阵在相关地区落败,就不必再兑现建校诺言?何以除了允许使用国小保留地外,还拨款供作建校?加影新城华小和双溪龙华小就是例子,若非雪州政府在华小建筑图测等方面不给力,加影新城华小恐怕早已建成。

抹杀马华和国阵的努力

与其张念群(见图)选择性提出一些事实,借由无谓的言论试图抺杀马华和国阵政府的努力,不如她正视口中所指的在野党执政的州属欠缺华小的问题,放下政治成见促使这些州政府拨地和拨款兴建华小,再藉由马华于中央政府扮演积极角色安排增建全新华小。

如果张念群不再只专注于她的“数字游戏”,以及隐瞒部份事实的“躲猫猫”游戏,並回归政治以民为本的正轨,尽全力促使其所属政党执政的州政府,把最合适建设华小的土地献给华教,再安排发展商全力配合建校,就像柔佛州政府那样,马华也将乐见其成。如果在野党执政党州属不了解如何与发展商一起配合建校,我很乐意也必定无私地与他们分享我在处理柔佛州华小建设的经验。

就像从瓜拉庇劳迁至芙蓉达城的巴力丁宜华小,就是由森州政府献地,发展商李典和耗资1100万令吉承建了一间设备完善的华小,已在今年1月开课。

华小未来提供更多学额

目前国内拥有数十所迁校后至今启用还未超过6年的华小,这在情况下,国内华小在未来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额。

再说,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全国有472所微型华小,即学生人数少于150人,而大部分的微型华小位于砂拉越州,其中,少于30名学生的华小更是比比皆是。由于地方上的需要,一些华小即使学生人数少于10人,董事部也未决定搬迁,因为,当地还需要一所华小。一旦当中一些华小最终决定搬迁,同样的,也会为我国的华小带来更多学额。

综合观之,目前华小比以前更具规模,提供更多的学额,我们扪心自问,这难道不是比表面数目字的多寡,更实在地舒缓了华小学额供不应求的问题?况且,华裔生育率逐年下降,先不论增建华小与否,纵然未来把所有微型华小都搬迁至人口密集区,华小学额供应过剩的问题或会出现。

因此,各方在看待华小发展的课题上,都不应只看表面数字而无视实在的内里情况,我们应该更理性的看待教育课题,而不是设法政治化教育课题。行动党也有必要停止把玩“数字游戏”,企图误导民众和煽动人民情绪,因为这都无利于华教的发展。

教育是民族的千秋大业,对于任何建设性的批评,我与马华公会都会虛心受教,哪怕是再严厉的批评,只要是有根据並且有助于我们为华教带来更好的发展,我们都乐于以这些批评和指教自我鞭策。但是,对于那些具误导性或有所隐瞒的指责,我们责无旁贷的厘清事实与还原事实全貌,我们並非要在澄清中邀功,反之,我们希望从中让人们清楚掌握华教的实况,共同推动华教的发展。这是马华的使命,更是马华领袖的天职。

在华教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愿意与各方包括在野党携手合作,只因我们乐见一切可为华教带来正面积极效果的努力,但我们也恳请在野党,勿再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以图达到其政治目的,因为我们绝不愿意看到华教因为这些失真或欠缺完整的言论,受到丁点的负面影响。

注:魏家祥是首相署部长兼马华署理总会长。他也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并曾担任教育部副部长。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