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王鸿财针对教育部不但没有解决中学华文师资不足问题,近期更以行政强压手段,将UPSI中学华文教师毕业生调派至没有华文班的技术中学(Sekolah Menengah Teknik)和全寄宿中学(Sekolah Menengah Berasrama Penuh)事件,联合民政党直辖区教育局主任、于6月21日召集董总、教总、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吉隆坡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和雪兰莪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共同商讨对策。

为时2小时的会议,与会代表针对中学华文师资不足进行探讨和剖析,并结集各团体的意见,当天会议后由王鸿财第一时间联络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将联席会议达致的协议传达给署理总会长,要求党中央领袖给予协助,以解决中学华文师资的问题。

会议通过向教育部提出三项要求:

1.    要求教育部重新分派136名UPSI中学华文教师毕业生至全国缺乏华文教师之国民型及国民中学

理由:

1.1    在教育发展大蓝图里,清楚阐明教育部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之意愿及努力,此举也冀望得以提高学生之学习程度。UPSI之136位准教师,四年之受训内容为“中学华文教师课程”,其专业领域是国民中学母语教育(第一语文)之华文教学。而技术中学及全寄宿中学所要开办之华文班,实为第二语文教学之“基础沟通华语”教学。此136名准教师不曾接受第二语文教学之培训,因此,并不适合被派送至SMKT及SMKBP执教。正如国小华文(BCSK)之华文教学,教育部也必须另设BCSK师资培训班,让教师接受第二语文教学之培训,这才符合教育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之意愿。

1.2    此136名准教师,在申请进入UPSI升学时,清楚明白本身是进行四年之中学华文教师课程,也做好心理准备在毕业后进入国民中学执教中学华文。教育部在他们完成学业后将他们派送至SMKT及SMKBP执教基础沟通华语,有违学生修读该课程之意愿,不符合学生之利益,对这批学生也极不公平。教育部必须从善如流,根据学生之学习专业及工作意愿,将他们派送至国民中学,让他们的专业得以发挥。

1.3    自2006年最后一批PKPG之中学华文教师毕业后,教育部没有再培训中学华文师资,造成中学华文班长期面对师资不足之问题。因为中学华文教师不足,致使许多华文班有学生没教师,学校被迫开办“母语班”以让学生有机会报读报考华文。根据统计,每年全国需开办1100班左右之母语班以解决中学华文教师不足的问题。教育部也因此每年需付还600万至700万令吉之母语班津贴,实为一项不必要之经济负担。此136名之准教师,正好可以解决一半之中学华文教师不足的问题,减轻教育部的经济负担。教育部应以长远的角度,一劳永逸解决中学华文师资的问题。

1.4    要求暂缓UPSI毕业生的报到日期,因为一旦报到之后,要重新安排调派将面对困难。

2.    要求教育部采取积极途径,解决中学华文教师专业标签的问题

2.1    要求教育部召开圆桌会议,召集所有相关部门包括EPRD, BSM, BPSH, BPG等,以及相关华教团体,共同商讨解决华文教师因标签(Tagging)问题,而造成中学华文教师人数过剩的错误计算问题。

2.2    建议利用PITO模式,在华小教师完成大学课程升任中学教师后,在专业资格(Kelulusan Ikhtisas)这一项增加教师专业(Ikhtisas Tambahan),让这些没有在中学执教华文的教师更改专业资格,避免占用中学华文教师名额。

3.    要求教育部制度化培训中学华文师资

3.1    中学华文之报读报考生每个年级约65000人左右,全国中学约有35万人报读报考华文。这个数字清楚说明中学华文在中学课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科目。为了让中学华文科得以顺利进行,教育部师资培训组(BPG)必须提出制度化的培训方案,每年根据实际需要开办“中学华文教师培训课程”,以5年制的方式长期培训中学华文教师,以应付中学华文科的需要。

3.2    利用UPSI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办DPLI中学师资培训课程,吸纳马大中文系,拉大中文系及博大中文系之毕业生,让他们在接受一年之教师专业培训后,可以即刻投入中学执教华文,以在短期舒缓中学华文教师不足之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国民中学华文是延续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极为重要的一环。根据资料,每年约有85%(约8万名)华小生至国民中学升学,而中学报读报考华文之学生一向来皆是华小华文教师的培训来源。因此,国民中学华文教育的成败在在影响着华小的师资。

这数年来,各个华教团体皆对全国国民中学及国民型中学面对华文教师不足的问题不停探讨,也持续发表文告要求教育部正视此问题。惟这些努力皆未能获得教育部正面的回应。

2012年,苏丹伊德里斯教育大学培训之中学华文教师毕业,惟因为当时教育部及高教部未进行协调,致使部分毕业之学生没有被教育部吸纳而流失。而部分接受教育部调派之学生,也被派送到华小执教。目前,苏丹伊德里斯教育大学是唯一提供中学华文教师课程之高等教育学府。

2013年8月,苏丹伊德里斯中学共有136名中学华文教师毕业。在2014年进行面试时,该批学生被要求签署一份同意书,同意在面试成功后接受被调派至华小执教。惟在6月初调派成绩公布后,大部分准教师被调派至技术中学及全寄宿中学执教基础之沟通华语(Bahasa Cina Kominikasi)。

在全国国民中学面对严峻的华文教师不足的时刻,教育部强迫性地把这批生力军派送至技术中学及全寄宿中学执教基础之沟通华语,不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充分显示教育部完全没有诚意解决中学华文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

出席联席会议者为王鸿财(马华联邦直辖区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张丽媚与叶美玲(民政党联邦直辖区教育局)、彭德生(华理会策略组委员)、李金桦(教总师资培训主任)、余裕忠(教总资料组)、吴文宝(国民型中学发展工委会秘书)、伍爱群(吉隆坡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

与会者在会议上表示,在2004年,内阁将教育部一分为二而成立高教部后,UPSI成为全马唯一一所之教育大学单位。因UPSI归属高教部管辖,其培训之中学华文教育系之学生并非教育部师资培训组计划下的固打,因此学生没有工作保证。

2012年,第一批UPSI之中学华文教育毕业生共有48名,当时因教育部正面临华小师资不足的问题,为了解燃眉之急,当时教育部圆桌会议议决将该批学生(38名愿意当教师者)暂时调派到华小执教。惟当时此调派受到该批学生强烈反弹,部分拒绝受派至华小,要求调回中学执教。最后,共有28名教师成功被调回中学,另外10位保留在华小。

2013年,第二批48名及第三批88名学生(共136名)皆在同年8月毕业。在2014年1月进行面试后,所有学生皆面试成功。在进行面试时,学生被要求签署一份同意书,同意在面试成功后接受被调派到华小执教。6月第一个星期,共有60位学生在教育部网页获得通知他们将被派到全国各地之技术中学(SMK Teknik)或全寄宿中学(SMK Berasrama Penuh)执教。部分学生在致电相关SMKT或SMKBP询问后,绝大部分学校目前并没有开办中学华文班,校内学生也多为没有任何华文基础之土著生。校方也表明,若要开办华文班,也只能开“沟通华语班”(Bahasa Cina Komunikasi)。学生对教育部相关之安排甚为不满,已通过许多管道希望教育部收回成命,将他们调派至国民中学执教华文。

教总代表在会议上指出,到目前为止,共收到51人向教总投诉,当中36人被派至SMKBP,15人被派至SMKT。教育部已要求他们在7月1日必须前往教育部报到并接受职前培训(Kursus Orientasi)。根据教总向SMKBP之教师了解,这些学校只开办“外语班”(Bahasa Asing)。教育部没有提供任何课程资料,教师须自行准备教材。惟学生全为没有华文基础之非华裔生,教师只教导类似第二语文教学之口语交际华文。将中学华文教师派往此类学校执教,实为大材小用,浪费人力。教总已在前几天发函教育部KSU,KSU已回函要求教育总监采取行动跟进此事,惟至今仍未获得教育总监回复。教总也已致函教育部副部长叶娟呈,要求尽快解决此事,惟还未获得回应。

Unlocking Article
Unlocking Articl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