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黄丝带运动文章系列(二十二)

作者:何智强

你今天不看报纸,心里会不习惯吗?

或者问,你今天不看星洲日报,会全身不自在吗?

从小我们被教导:每天要看报纸,学会关心社会,关心时事,将来长大才不会做个独善其身、自私自利的人。

吃星洲资讯奶水长大的一代

我从小是看星洲日报长大的。我的老爸小学没毕业,平日不看书,星洲是他下班后的唯一选择。耳濡目染下,我和弟妹们也一直是星洲的忠实读者。像我们这样,70年代前后出生,接受华文教育熏陶,吃星洲资讯奶水长大的一代,我想为数不少吧。

高中毕业到台湾升学之前,星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捍卫华社,代表华人表达心声;勇于表达真相的媒体。报纸的新闻报道,我深信不疑;主笔的社论,是我理解国家大事、判断是非的重要依据。

1987年茅草行动,我身在台湾,为跟进事件的发展,特地写信请家人把星洲的新闻剪报寄给我。过后星洲被下令停刊,复刊后陷入困境,张晓卿的接管行动,广受赞扬肯定,我也因此对其“正义至上,情在人间”的办报理念敬佩不已。

台湾媒体解严后突飞猛进

当年台湾正值解严初期,媒体仍受严格管制。好一段时间,我一直不明白为何报纸只有区区3大张,字体小得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到。蒋经国逝世,李登辉上台后,报禁解除,民办报纸、独立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言论开放后,台湾的政治活力和民间力量才得以凝聚和开展。我在这段时期体验了台湾的民主化进程,也领悟到媒体作为“第四权”的重要性:媒体只有独立自主、抗拒垄断,政治和社会的真相才得以呈现,民智才能得到开启,国家的现代化及民主化才可能实现。

媒体的平衡报道和专业评论非常重要。长期在大马阅读片面报道的我,第一次能从报纸的标题风格、报道篇幅嗅到事件的正反两面,让我领略到报纸的新闻角度可以因记者、编辑乃至报社本身的立场而有不同。台湾媒体往往能因应政经局势的演变,对不同立场的专家学者作出专访,并且提供及时而中肯的评论。再次,我知道要时时对媒体的报道保持敏锐的触觉,不可以轻易相信某一份报纸的一切资讯。90年代到今天,台湾媒体虽然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是其在2005年的全球新闻自由指数排名为51,是一个不错的成就。反观我国的排名为113,不只落后台湾一大截,还排在许多非洲国家如肯亚(109)、多哥(95)加纳(66)之后,比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东帝汶(58)的排名还差。

为求呼吸新鲜空气,辛苦上网

1993年大学毕业,我从一个享受了自由空气的地方,回到充满低气压的环境,实在很不能适应。尽管如此,我的资讯来源仍然主要是星洲日报。96年开始,为了学上网,我用了4000多块的积蓄去买新电脑,我的朋友赖昭光还特地带我开车,老远跑到当时的Jaring总部去注册上网户口。为什么?只因为在当时,只有上网才能接收到国外不经过滤的资讯。记得当我的数据机联上网际网络的一刻,心中那股压抑已久的闷气,才得以解放。此后,我每天晚上千辛万苦拨号抢线,只为了能看到网上的“联合早报”、“中国时报”及其他网络媒体,呼吸一下新鲜的自由空气。

我在1996年算是少数的上网先驱之一。如今10年了,我国的上网率仍然很低,绝大部分国民的资讯来源仍然是平面及电子媒体。这说明了为何媒体市场在我国始终是一块致命吸引力的大肥肉。张晓卿这回垄断我国中文报业,轻而易举地控制近90%的中文读者,是看到了以当今的国情,收购南洋带来的企业风险根本就不值得担忧。再怎样,绝大多数华人每天仍然要看星洲、南洋、中国和光明,一份报纸加一杯咖啡的早餐配套,依然是我们每天根深蒂固的习惯。

停订星洲比静坐更有力量

记得2003年东方日报创刊的第二天开始被围堵,我找遍整个巴生的报摊都徒劳无功,直到一名老报贩告诉我,如果卖东方,他将立刻得不到四大报的供应。坦白说,尽管我已亲耳听见报贩这么说,心里头还是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一年后,我决定将星洲停掉,改订东方。停订星洲的决定,整整花了我一年时间来迟疑、挣扎才真正作得出。虽然说多买一份报纸完全是能力许可的事,这个动作毕竟是我唯一能表达不满的有力途径。想想看,如果有100人,1千人,甚至1万人也决定这么做,不是比到星洲总社静坐更加有力量吗?

不过,我知道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因为当我和身边的家人朋友提出来时,得到的回应是:是吗?垄断真的有这么严重吗?东方日报?这么薄,看不惯耶!上网看新闻?眼睛太累了!一天不看报纸?周身不舒服咧!

看来,断奶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大工程,反垄断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编按:为揭露官商垄断媒体之恶果,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邀请老中青三代评论人撰写系列文章。本系列文章同步刊登于《当今大马》、《独立新闻在线》、《黄丝带》及各大中文网站论坛。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