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新闻
连环扣争议缺乏巫华参与碰灰<br>华教运动须突破刻板迈向多元

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指出,踏入21世纪的华教运动必须突破旧有的斗争模式,多元路线不再是一种时髦或奢侈品,反而是一种壮大母语教育运动的“必需品”。

他举例,在数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反对英文教数理浪潮,尽管获得董总与华团一致反对,但如果缺乏马来团体的参与,甚至走上街头向国家元首提呈备忘录,“我看恐怕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

NONE 他再举,将中五文学课本《连环扣》研究地最详尽的,是《连环扣》全国行动小组(NIAT)的一批印裔学者,但还是因为缺少华团和马来团体的参与而碰了一鼻子灰,结果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只是修改了课本的一些敏感字眼,此书照用不误。

“今天,走多元(路线)不是一种时髦、了不起,而是一种必要。”

“过去,我们只是用口谈谈‘多元’,但是今天如果没有办法真正走向多元,我们很多的努力成果就是事倍功半。”

必须走出林连玉时代阶段

陈亚才昨晚在由林连玉基金会和隆雪华堂青年团,所举办的“平反林连玉:华教与多元时代的歧路”讲座上,如是指出。讲座的其余两名主讲人是林连玉基金会行政主任黄业华与博大高级讲师庄华兴博士。

他指出,本身从资料上看,我国华教运动灵魂人物“族魂”林连玉曾提出这个多元种族合作的概念,但实际上,他本身与多元种族合作的经验并不多。

“我想,我们在某一些部分必然要有所超越,否则只能停留在林连玉时代的那个阶段。”

他也认为,华教运动更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比起过去只是等待机会到来的态度,变成自我创造时机,主动争取权益。

运动手腕刻板安逸舒适区

陈亚才也坦承,目前华教运动的手腕非常刻板和老旧,不太愿意走出本身的习惯领域和舒适区域,导致根本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因此还必须多多向宗教与商业团体学习。

“它要表达的东西,可能就是那本经典的的核心价值和观念,但是它面对成年人,有一套成年人的宣教(方式);面对青年人,有一套青年人的手法;面对小孩子,它也有一套小孩子的手法。”

“一本佛经可以变成庄华兴研究的一字一句,也可以变成小孩子喜欢读的故事,但是要传达的东西都一样,就是那个核心价值和观念。”

华教运动是承认政治抗争

NONE 庄华兴也认同陈亚才的说法,他指出,整个华教运动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追求合法性的漫长过程,以政治修辞概括之,就是一场“承认政治”(politics of recognition)的漫长抗争。

“德国哲学家哈伯玛斯曾说,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承认政治’是必须的,因为任何一个公民的认同都和集体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建立在相互承认的稳固基础上。”

勿掉入多元主义表象陷阱

无论如何,他强调,多元主义也有其“陷阱”,并不是凡是扣上“多元”名义的就是好东西。

他引述研究东南亚多元主义的学者傅乃华(J. S. Furnivall)在1948年的著作《殖民政策与实践》(Colonial Policy and Practice)指出,大马的多元现象属于表象,各族之间并没互动。

“马来人、印度人和伊班人在一起工作,但是(他们)回家之后,可能和邻居没有互动。他的邻居可能是另外一个种族的,互动就很少,那么在工作场所,他的互动就很频密。”

庄华兴指出,经学界研究,“多元主义”许多时候只是被颂扬(celebrate)来安抚少数民族,“但实质上的效果其实是很少的”。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