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专栏
再见,富都监狱;<br>再见,马来亚历史

拥有百年历史的半山芭富都监狱在2010年6月21日晚上10点正式被拆除,有超过百名民众前往现场举行烛光会,为这座拥有世界最长壁画的监狱围墙即将绝迹感到惋惜;但是,财政部副部长阿旺阿迪却辩称,这纯粹是一座旧监狱,并非历史古迹,因此富都监狱并不值得自豪,也没有保留的必要,更不会为它设立博物馆。

国家的当权机关对历史建筑的漠视以及粗暴当然让人难过,但是最荒谬也最可悲的是,批准摧毁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的人,正是口口声声捍卫族群利益的政党,这些当权的族群精英竟然对此没有任何表示。

什么人让马来亚历史消失呢?

NONE 这群人在上个世纪反对剥夺马来人特殊地位的《马来亚联邦》 (Malayan Union)时就已经高喊“不能让马来人在世界上消失”的口号,并且组成了现在的执政党,60年后,我们现在来看,到底是什么人让马来亚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消失呢? 这真是吊诡的现象。

NONE 那该要如何让这个族群不会在世界上消失呢? 语言与文化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是文化内涵的厚度是从历史累积出来的,所以我们当然必须珍惜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存在过的历史轨迹。一个真正捍卫族群利益与文化的政党,在面对发展与历史的冲突时,不应该如此粗暴对待历史建筑,并且说出“不值得自豪”以及“没有保留必要”等毫无建设性以及短视的评论,富都监狱现在不是历史古迹,那至少50年它可以会是吧?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同样地,历史古迹与文化的传承也不是突然蹦出来的,如果开始的一百年我们不予于珍惜与传承,它怎么会有接下来的一千年呢?

NONE 这些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辉煌的历史文明,最终无法像西方文明那样累积起来,最主要的就是文明与文化最具体的象征--历史建筑不被重视无法被保存,以致于消失得几乎找不到踪迹;或者仅存的古迹被“保存”得越来越假,例如马六甲城墙遗址竟然在“美化工程”下被假城墙覆盖,而且还在古迹区设立仿丽江的大水车和建立摩天轮,而真正与古迹有关的马六甲港口遗迹,例如河口码头和大仓库,反而在马六甲河的美化工程下日渐消失。

双峰塔及机场出自美日 手笔

NONE 其次,如果部长竟然认为硕果仅存的百年建筑(马来亚没剩下多少超过百年又具规模的建筑)“不值得自豪”,那到底能令我们国家自豪的建筑是什么呢?吉隆坡的地标双峰塔( KLCC)的设计出自美国人César Pelli和Djay Cerico的手笔,最引人为傲的大马国际机场(KLIA)则是日本大师黑川纪章的杰作,虽然布城皆为大马人所设计,但是布城的格局展现浓厚的仿欧风格,其显示本土当权本土精英无法摆脱跟随西方品味的后殖民心态 [注1]

 

NONE 这种我国“伟大又让人自豪”的建筑让人无奈的地方在于,我们最自豪的landmark都必须假手于人或者跟随西方国家的风格,而这其中更深层不自觉,但又赤裸裸所展现出来的是--马来西亚独立50余年后还是无法摆摆脱被殖民者的心态,其必须依靠他人的能力,以及他人的标准与观点来审视自己的国家与历史。

在这里提出这样的批评,并不是要借“古迹”或“历史”之名去否定发展的前进,也不是要对所有稍具现代感的建筑设计都冠上后殖民或模彷欧美风格的罪名,而是对于我们应该如何处置国家的历史建筑,是否应该要有更充份的讨论以及参与呢? 而不是以一句粗暴的“不值得自豪”去终结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建筑。如果超过百年又拥有世界记录的历史建筑都不值得保存的话,那还有什么文化历史遗产值得保存? 像这样亲手摧灭历史文物的政府,它到底如何确保“马来人不会在世界消失”?

注1: 对于布城是不是仿欧洲风格,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样的论调。对于这种空间、权力、文化、历史与殖民的交织,刘镇东有一篇文章是透过对PutraJaya建筑与空间的分析来探讨布设的推手马哈迪的权力心态,可能可以一窥这些马来统治精英的文化与历史认同的。刘的文章是<布特拉再也:解读马哈迪的权力地图>,收录在《民间评论--再见马哈迪》。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