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的其他作品
mk-logo
专栏
建国六十年再思:林连玉为什么失望

【华教节特辑】

1960年8月12日,距今近六十年前,也就是国家独立之后的第三年——教总主席林连玉先生在教总工作委员会上,对着诸多的华教同仁,发表了有名的“我为什么失望”的讲话(收入《华文教育呼吁录》)。

 这是林连玉总结五十年代华教运动的一次重要讲话;他所痛彻评论的,攸关建国信誉以及族群平等的政策。

母语教育没有保障

林连玉为什么会失望?那是对1960年8月国会通过《达立报告书》(又称《教育检讨报告书》)的强烈不满;而这次他竟如此深痛地失望,就不得不从他对新建马来亚的美好期待与想象说起。

1960年《达立报告书》是独立后的第一份教育报告书;依此而制定的,就是让华社恐慌万分与严重抗议的《1961年教育法令》。这一份报告书,加上这一条法令,构成了这半个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建国的教育总则与操作指南。

这个教育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明文将非官方教育源流完全排拒于国家教育体制之外;也就是说,华人虽是独立建国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其母语教育却没有得到作为国民所应有的地位与保障。这便是当时林连玉以及华社之所以极为失望的地方。

这个教育议程并非始自1960年《达立报告书》,而是继承了独立前英国殖民政府既定的教育政策。只是从1951年《巴恩报告书》欲直接关闭“方言学校”(华校、淡校),到《1952年教育法令》、1954年《教育白皮书》的暗渡陈仓,竟都被林连玉所一一识破与粉碎,以致当时的钦差大臣麦基里莱,不得不屈尊到尊孔去“视学”,其实是为了会一会林连玉这一号人物。

独立后华教仍受压

到了1955年,英国人决定让马来亚独立,选中了以东姑为首的联盟来接班。当时全国憧憬以待,林连玉也同样充满乐观,认为殖民帝国退出马来亚之后,由人民组成的新政府将会是一个民主的马来亚国,华教也将会受到公平合理的对待。在马六甲会谈上他“忍辱为国”,暂时搁下官方语言的争取,以义助联盟赢取大选,正是因为他对即将诞生的新祖国有很大期待。

1956年联盟政府成立,算是人民当家作主了,却又如何呢?1956年推出《拉萨教育报告书》,文字上看似较殖民政策开明,却留下了一条“最终目标”的尾巴。林连玉漏夜单刀赴会找上教育部长拉萨,成功征得他的口头保证,“最终目标”绝不收入法令里。《1957年教育法令》果然没有“最终目标”条文,林连玉因此特赞拉萨言而有信,并当面感谢他对华教的帮助。这是林连玉对新建国家充满信心的时刻。

但林连玉毕竟只是文人,对政治人物还有些幻想。独立后仅仅三年,政府就推出《达立报告书》以及《1961年教育法令》,不利的条文再次回魂,也更加苛刻,首波冲击的是华中改制事件,导致华教元气大伤——形势至此,林连玉对新政府是失望透了,他深感先后受辱于两位他所寄以厚望的开国领袖,可说是极度痛心极度失望了。

失望政府失信于民

林连玉之失望,非因一己之失利;林连玉之失望,乃失望于民间公意被质疑与践踏,失望于政府之失信于民,失望于国家信用根本之动摇。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痛彻失望的林连玉,于1965年在公民权被褫夺后的首次讲话上说:“今日的马来西亚内部的严重问题,简单一句话:就是多元与单元之争。认为多元的,要人人平等,多彩多姿,共存共荣,主张单元的,要惟我独尊,单纯统一,独享独受。瞻望前途是令人担忧的。”

很不幸的,这番预言都说中了。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国家依然没有改变——六十年前林连玉因极度之失望,而被褫夺了公民权;六十年后的今天,则是成千上万的国民以主动放弃公民权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这个国家的彻底失望……

尽管是失望极了,但林连玉绝不绝望。他在“我为什么失望”的最后,呼吁大家不要自暴自弃,要“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刻苦地渡过难关,以一致的步骤,应付共同的困难”,这就是林连玉不死的精神。适值建国六十年,谨以此来与在这块土地上艰辛奋斗的人们共勉。

 


陈良,文史工作者

本文为林连玉基金2016年华教节特辑系列文章之一,今年的特辑主题是“反思建国60周年”以及“如何扩大争取公民权益”,由林连玉基金组稿。本系列共五篇。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