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mk-logo
专栏
怡保岩洞庙宇调查计划综述
Oct 9, 2017 12:08 PM
更新: Jan 17, 2022 8:55 AM

【恋念岛屿】

怡保市区周边岩山的自然洞穴出现大量华、印裔的宗教庙观,且自19世纪中叶以来,直至当前21世纪的一二百年间,岩洞庙观或有兴废,数量却有增无减。

为此,霹雳州政府属下的非伊斯兰事务局,特于2016年6月开始拨出第一笔研究专款,并且以华裔庙观为访查对象,交托拉曼大学中文系师生团队来正式展开“近打河谷的岩洞庙宇调查”研究计划。

随着研究成果的逐步累积,赞助单位与研究团队都觉得应该继续进行,因此有了接下来的后续计划,最终以《南洋华踪:马来西亚霹雳怡保岩洞庙宇史录与传说》一书的出版而正式结案。

该计划是首次由州政府拨出专款来进行的华人寺庙历史调查,也是本地大学的研究成果而交托中国顶尖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意义特殊。为此,以下简述本研究专案进行的大致过程。

(一)第一期成果综述

该研究项目的落实,自2016年6月正式展开,最初主要是由两位专案助理在当地蹲点进行地毯式的田野调查,以统计出截至2016年为止见存的华人岩洞庙宇数量。这一计划的预设数量,大致以为是不超过三十座岩洞庙观,且设定以较大范围的近打河谷一带来进行。

但是,在以较集中的怡保市近郊来展开田野工作一个月余之后,统计数据已近四十座包括两种定义的岩洞庙观。两者定义分别是:1.岩洞庙宇:庙宇建筑主体或部分主题依岩山洞穴的自然构造内形成的宗教场所;2.毗邻山脉之岩洞庙宇:庙宇主题毗邻岩石山脉或岩洞,但没有依附在岩洞内。

因受限于人力与财力及时间等诸限制,遂决定调整计划,将调查范围锁定岩洞庙观集中的怡保市区周边的近郊,而舍弃更大范围的近打河谷。以两个月的地毯式田野访查为期限,最终得出的数据是,怡保市所辖的范围内,目前共有42座岩洞庙观,其中35座符合第一定义的岩洞庙宇,余7座为第二定义的岩洞庙宇。

这一数据也是怡保一带自有岩洞庙观以来,第一次结合官方的经费资助与学界的人力调配所得出一个断代性的统计数据。这一初步成果,是以2016年6、7月进行访查,8月整理成果报告所得的。

这一初步成果首先一一为这些道场进行GPS定位,再透过实地勘察与约访方式及复查官方档案等方式,来获得有关庙观的创立年代、创立人、供奉对象、扮演功能、管理制度等等的资讯。无论如何,因这些庙观的不同情况,计有12座在防查期间无法约访,甚至多次到访皆紧闭庙门,因而资料不全。

无论如何,出现这一类情况的,多为历史年代较短的新庙宇,因此权为之作GPS定位,在有限的范围内记录所见的资料。有关的35座第一定义的岩洞庙宇,计划成果也为之作初步的信仰分类,即按该庙的主祀对象来归类,得出以下的数据:

表:岩洞庙宇的信仰分类,(按陈爱梅、杜忠全等:《怡保岩洞庙宇调查报告》页xix-xx整理)

信仰 数量
汉传佛教 9
南传佛教 7
藏传佛教 3
道教 4
民间信仰(偏佛) 3
民间信仰(偏道) 4
其他 5

上表需说明的是:其一、就華人信仰互相穿透的情况而言,上述的分类只是按该庙宇的主祀对象来归类,未必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其二、“其他”中包括个别岩洞庙宇(主要是年代较短之晚出者)为特定的教派如德教(1座)、真佛宗(1座),或佛道因素兼具而难以归类等等的情况,故权作如此处理。

(二)第二期成果综述

第二期计划是在完成并上呈第一期成果之后的2016年9月份开始,以3个月为田野调查期。这一期的计划是从第一期计划的统计成果选出历史年代较长、具可资证明年代之史料或文物的庙观来进行较深入的历史调查。

按上述“历史年代较长”及“具可资证明年代之史料或文物”的标准,选出南天洞、广福岩、南道岩、龙头岩、东华洞、三宝洞及霹雳洞等7座。这7座岩洞庙观,有些可查出明确的创立年代,有些无法确认其年代,却有官方宪报记录、文物等时间证据,证明它们都在19世纪或最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二战前就已创立,而不仅依凭口述年代。这第二期成果报告为2016年12月完成的《怡保战前岩洞庙宇研究》,计165页。

这7座岩洞庙观中,属佛教道场的有3座,即广福岩、三宝洞与霹雳洞,前两座岩洞佛寺皆为僧人所创,且同属一个法脉系统;至于霹雳洞,自始即为在家居士所创。属道教岩洞道场的也有3座,即南天洞、南道岩与龙头岩,惟目前仅有龙头岩尚有道士住持。至于东华洞,虽有道士所创之说,但目前无法明确找到始创的道脉系统,故未归类为道观。

结合这两期的调查成果,可知怡保市辖区范围内的近郊,因岩山密布的地貌特点,百年前即出现不少的岩洞庙观。田野调查中虽极尽搜寻这些庙宇的创立年代,惟虽费尽全力却无法全面获得,这反映了几点:

(1) 岩洞庙观处在郊区,早期创立者除了部分为官方所记录外,余者并不在官方档案中,因此正式的记录残缺不全。
(2) 早期的庙观兴废无定,长时期以来管理人或经转换而非一直延续传承,在无记录与凭据的情况下,当前的口述访查未必能清楚描述初创年代及其早期状况。
(3) 近百年来经历战火、紧急法令下偏僻地带的岩洞庙观遭令废弃及随后复兴,一些地方更经历灾变以致建筑严重遭毁,文献或文物大部分损毁,历史记忆断层,也是目前访查所面对的问题。
(4) 无论如何,因岩洞庙观特有的环境条件,如洞穴内湿度偏高,建筑与文物、文献易损毁等等的因素,目前如未着手进行这一项访查,未来能找到的文物或记录乃至口述记忆,恐怕只会能更少。

(三)第三期成果综述

本计划会进入第三期阶段,主要是赞助与研究团队都认为,经半年有余的实地勘察、档案搜罗及分析之后,有关的成果如只是存档记录,意义毕竟不大,因此决定正式整理出版。为此,必得更谨慎地核查及进行史料分析,同时所有的资料照片需要一一予以重新拍摄,才能以更佳的效果来呈现。

此外,在修订研究成果期间,实地勘察的步伐并未停下,进而在截稿期限之前,将怡保地区华人岩洞庙宇的数据最终以49座作结。这是研究团队的最终数据,虽未敢言绝无挂漏,但这已是迄今为止这一方面所得的最大统计数据了。

作为研究成果的《南洋华踪:马来西亚霹雳怡保岩洞庙宇史录与传说》一书,决定采图文并重的方式出版,最终也如期在今年7月下旬在北京正式出版。经繁复的跨国输送过程之后,目前订于今年11月下旬在作为田野地的怡保当地正式推介。

在出版之后,以及正式推介之前,特别对这一年多以来的研究与整理,作出一番简明的回顾。


杜忠全,槟城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现为马大中文系博士候选人,迄今出版有《槟城三书》套装、《我的老槟城》散文集、《岛城的那些事儿》评论集、《恋念槟榔屿》等等。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