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story images
story images
mk-logo
专栏
医疗看诊费价格管制的经济分析

【当今特约】

卫生部长祖基菲里(Dr Dzulkefly Ahmad)于十二月六日宣布政府将废除对私人医院、私人诊所看诊费(consultation fee)的价格管制。此举得到医疗和保险业界的欢迎,却引来民众对医疗费暴涨的担忧。

从价格管制理论说起

价格是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关于价格管制,经济学怎么看?

传统经济学对于价格管制的分析,是那条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都说得出口的“供需定理”。所谓“市价”,是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交叉的那一点。

如果价格管制在市价之上,会出现供过于求,造成“过剩”;价格管制在市价之下,会出现需求过多,造成“短缺”。一言以撇之,传统经济学反对价格管制。

反对价格管制,是经济学者冷血无情,只在乎金钱利益,不关心人民生活疾苦吗?非也。这是因为经济学关心的不是“价格”,是“代价”。这个“代价”,包括商品的标价,包括附带产品的金钱价格,也包括非金钱代价。代价,是所有的金钱价格和非金钱代价的总和。

价格管制,管的是金钱价格,管不到林林总总的非金钱代价。因此,在价格管制下,商品和服务的标价虽然被控制住了,但这会造成非金钱代价的飙升(比如需要排队轮购),或者会有更多产品跟被管制价格的商品被捆绑在一起,导致总代价不减反升。

然而,传统经济学的供需分析却有明显不足。价格管制在市价之下造成的“短缺”究竟是什么?真正有用的经济学,是要如我上一段所述,去考察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的“总代价”,考察在价格管制下,各个相关的代价如何变动,这些变动又会带来怎样的效果,进而推断在价格管制废除后会出现的现象。(注1)

马来西亚医疗费的价格管制

今天卫生部要废除的看诊费管制,源自Private Healthcare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Act 1998下的Regulations 2006 [P.U. (A) 138/2006]。

根据此条例,私人医院只可收取介于RM30-125的看诊费(此数目为2013年的修正版),私人诊所只可收取介于RM10-35的看诊费。后者这个数目,是根据Malaysian Medical Association为医疗服务业界所建议的看诊费,2006年的法例,遵循的却是该协会1992年所作的建议!

2006年的医疗价格管制条例,包含十三个项目表。我在网上找不到该条例,只找到了该条例于2013年的修正案 [P.U. (A) 358/2013]。该修正案只上修了第十三项目表的价格顶限。第十三项目表适用于私人医院,而私人诊所和私人牙医诊所属于第七项目表,收费照旧。

细看此修正案,才知道医疗价格管制无所不包,从第一次看诊到复诊,全身上下里里外外大小手术,全都有价格顶限。这次所废除的,是医院和诊所的看诊费管制。

管制医疗费所产生的现象

市场现象本来就千奇百怪,价格管制后,会有更多怪现象出现。就医疗领域,根据我所查到的资料,可以想象到如下两个例子:

(一)私人医院会将更多医疗服务捆绑在一起,病人单次的医疗费会增加。另外,病人和医生的交流时间和深度都会减少,然后被催促去做其他检验;

(二)私人诊所的医生会倾向于给病人开更多的药,药品的售价(mark up)会更高,从这边收回一些被管制着的看诊费。

综合而言,就是医疗服务的贬值。这些现象会出现,是因为那所谓的讯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病人不知道自己哪里出问题,负责检验的医生知道,但医生可以选择性告知病人。

是的,资讯有价,人再崇高其行为也要遵守需求定律。在价格管制下,资讯也被管制了。假设一个病情的资讯值100元,价格管制在35元,医生不会透露100元的资讯。医生会建议病人多做些额外收费的检验,或者多开些药,这些费用加总,可能会超过100元。

在自由市场下(指没有价格管制),讯息不对称会因为市场竞争而降低,那是因为医生与医生之间、诊所与诊所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互相竞争,提供更实惠的服务。

自由厘定的市价可以反映服务的高低。这是说,医术高明的医生不需要做多余而昂贵的检验,或者多开些无谓的药来收回被管制的看诊费;一些提供次佳服务的诊所也可以用较低的收费来留在市场。

这是说,100元的资讯可以用100元来换取。然而,市场机制的妙处在于,竞争之下,100元的资讯,消费者将可以用75元来换取,剩下的一部分是消费者盈余(consumer surplus)。有消费者盈余,就会有更多消费者来使用医疗服务。废除价管,会出现一种共赢(win-win)的状态。

推断价管废除后会发生的现象

价格管制废除,乱象不会马上解决。面子有价,口碑有价,市价不是市场唯一的真理。涨价要消费者可以接受,不然可能得不偿失。要调涨看诊费的诊所或医院,可能会搞点小装修,或做多些宣传、广告,来突出自己不只是涨价,也是在提升看诊的质量。

事实上,医生的诊断可能跟以前一样,但是整体的消费体验和看诊的质量都会得到提升。更直接的效果,可能是市场上会出现不少新的诊所。

卫生部长一宣布废除价管,保险业者就发出联合声明表示欢迎,也希望政府接下来可以规定医院明示各项手术的收费和规管药品价格。这显示保险业者在价格管制下深受其害——2018年马来西亚的总医疗支出(total health expenditure)共约600亿,42亿(7%)为保险支出。业界或许也相信废除价管后这方面的支出会减少。

有的人不明就里,认为废除价管就是会加重人民负担。最近出炉的一份报告(Willis Towers Watson’s 2019 Global Medical Trends Survey Report)马来西亚更录得亚太区内最高的涨幅(13.1%)。批评的人错误引用,认为在医疗服务看涨的前提下,政府不应废除价管。

我想问的是,医疗费节节上涨,医生收费却只能固定不前,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本文给的答案,就是在价管下,收费不减反增;废除价管,收费将不增反减。

注释:

1.本文所采用的价格管制理论架构,取自经济学大师张五常1974年的论文:Cheung, Steven NS. "A theory of price control."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7, no. 1 (1974): 53-71.

延伸阅读:

1. 要了解马来西亚整体医疗界的概况,可以参考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出版的报告: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Malaysia Health System Review. Health Systems in Transition. 3, no. 1 (2013): 1–103.

2. 要了解私人医疗界面对的监管问题,可以参考马来西亚生产力机构2014年出版的报告:Malaysia Productivity Corporation. Reducing Unnecessary Regulatory Burdens on Business: Private Hospitals. 2014.


张恒学出生于槟城大山脚,启蒙于香港,现于日本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