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专栏

upm student proceeding 221107 sitting in front upm 2008年6月6日,全国36个青年团体发表了《 青年与大专生宣言 》。阅读了全文以后,身为大专生的我不禁要为宣言的进步性拍手叫好!一个感觉直接闪入脑中,“吾国有青年与大专生如斯,前途可期也!”。

奇怪,这般美好的感觉怎么与现实中的无力感如此相左?

大专生的冷漠和无助

再次仔细端详宣言的标题,“青年与大专生宣言”。咦?怎么不曾听过身边一众青年与大专生朋友谈论宣言中的事项呢?

“阿强,你觉得有必要恢复地方议会选举吗?”

“地方议会选举?什么来的?哎呀,这些政府的东西,关我屁事啊?”

“阿明,你觉得马来西亚应该实行最低薪金制吗?就是让那些贫穷的工人能够过日子啦。”

“哎呀,顾好你自己就好啦,管那么多干嘛?这种贫穷问题哪里是我们这些大专生可以解决的?”

友人们的回答如此干净利落,如此头头是道,如此理直气壮。

大专生团体青黄不接

student anti auku parliament pc 080508 02 堂堂“青年与大专生宣言”八个大字,听起来还真声势浩大,实际上却明显有唬人之嫌。且不说青年团体,仅就宣言中36个团体中的大专生团体而言,学运、马大新青年、理华、北华等各大专华文学会就不见得有什么代表性。

在学生政治冷感,对社会漠不关心的大环境下,这些进步团体在吸纳会员与教育方面皆面对严峻挑战,有者更濒临青黄不接与没有会员的危机。在会员寥寥无几的情况下,更妄谈什么代表性了。

宣言不过一纸文件

说得透彻一点(希望不是残酷),所谓“青年与大专生宣言”无非是36个团体里高高在上的几十位“头头”联署发表的一纸文件。团体中大部分会员对这份宣言可说是没什么参与感,甚至是不知情的。若将《青年与大专生宣言》看作是全国青年的心声,未免贻笑大方。

年初的308政治大海啸,为我国多年来仿佛一沟死水的政治局势掀起层层涟漪,令到国人开始有勇气编织国家前途的美梦。可悲的是,在这场历史性政治海啸中,大专生可以说是缺席的(尽管一小部分投入了助选与新闻工作)。

放眼世界各国,大专生在在扮演着社会良心、人民喉舌的角色。相较起在野党敏感的政治立场与非政府组织议题的局限性,大专生更有条件挺身而出,将人民的声音传送到全国各地。

除安华,就剩吃喝玩乐

有朋友说,我国政治局势的转变让人开始关心时事课题,重视民生状况。然而,就我个人在大专中的观察,这样的说法似乎很难成立。大专生们的生活重心依然离不开吃、喝、玩、乐,对社会的弱势群体依旧漠不关心,对种种恶法视若无睹,对汽油涨价逆来顺受。唯一热衷的课题,无非是安华当不当得成首相(也有人说这已是一种进步)。

尽管一些思想进步,生性乐观的朋友会出言安慰,“慢慢来,我国大专生已经渐渐改变了。瞧,他们不是在讨论着安华的事情吗?”奈何,恕我悲观,我仍对我们大专生的社会冷感(在此不用“政治冷感”)与功利心理感到无比失望。

当你鼓励同学上街头示威,为遭剥削的劳动阶级争取最低薪金时,他们会说你是极端份子;当你号召同学到白小去帮忙筹款,为捍卫母语教育尽一份力时,他们会说你是种族主义者;甚至你只不过是邀请同学出席分享会,了解城市开拓者被逼迁的事件,他们会为你扣上“反政府”的大帽子。

期待社会良心的苏醒

upm student hearing 191107 lee song yong 在我们当今所谓“高等教育学府”,正义已无立足之地,功名利禄成了大家眼中的唯一。我们似乎忘了,是谁在每一年缴税,让我们得以接受高等教育;我们似乎忘了,当我们成为社会中一小撮有幸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之际,多少不幸的人在不公平制度下惨遭剥削,连三餐温饱都成问题;我们似乎忘了,何谓“饮水思源”,何谓“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我开始怀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那群不顾一切,与华玲农民与打昔乌达拉城市开拓者站在一块儿的大专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像他们一样,堂堂正正扛起“知识分子”、“社会良心”的旗帜呢?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