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来函
教育是华人永恒的核心价值

单元教育政策

大马独立至今已逾56年,可是教育问题,仍然未能达致全民共识的地步。半个世纪以来,吵吵闹闹,由议会殿堂吵到民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成为国民团结的绊脚石。追根究底,此乃与单元教育政策有关。

根 据1956年拉萨教育报告书建议,马来文作为大马教育教学媒介语乃是最终的目标。长期以来,由于在体制内的华裔政党马华和民政,无力反对,唯唯诺诺,委曲 求全。于是乎大马教育发展的轨道,就一直沿著单元教育政策推行,直到最近所揭橥之  “2013-2025年大马教育蓝皮书”, 也无不强调此点。

从另一角度来看,此一单元教育政策,虽然在议会殿堂获得通过,但,其民意基础还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在当时的政治气候里,强行通过许多恶法和不利人民法案是家常便饭的事。

如果换是今时今日,执政者在失去国会中三分二优势下,就没有这么容易。这就是两线制成型后的好处,当权者再也无法唯所欲为,视民意如无物。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众所周知,华人是最注重教育的族群,而教育更是华人永恒的核心价值。老祖宗的那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古代,任何人想出人头地,考取功名,首先就必须寒窗苦读。

今之学子,何尝也不是一样。要想成为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就必须先要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一般华人父母,为了子女教育可以牺牲一切。

在笔者的年代,许多为人父母者,因子女进入大学无门,迫不得已,只有节衣缩食,把子女送往海外去升学。毕业后,子女们大多数留在海外工作,造成家庭离散,家里只剩下两位空巢老人,相依为命。此种现象在今日大马华人社会,非常普遍,可说举目皆是。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有人说:大马成立以来,移居海外的华人有数百万,有人说100万、又有人说200万。总之,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移居海外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为了子女教育而移民。

说白一点,就是不满当前的单元教育政策。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是超越政治的。政治归政治,教育归教育。执政者不该无视于普世人权,以种族作为区别,剥夺了年青学子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

华人常说: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为了教育子女成人,凡把子女送往海外深造者,彼等含辛茹苦之艰难情况,不足为外人道。其中借贷累累者有之、变卖恒产者有之、兼职多份工作者有之。

在国内,华人出钱出力,兴办独中,无非也是为子女找寻另一条出路,简接负起被讥为缴还  “第二所得税“任务。虽如此,华人父母为了子女前途,还是无怨无悔,此种毫无代价的付出与牺牲,外人是难以理解的。

沙巴20条款中对语文和教育保障,荡然无存

不过,若能反思一下华人今后处境,益发显出在政治上催生两党制的重要性。在过去岁月中,因政治上,一党独大,横行跋扈;外表民主,内则独裁;华人可说吃尽了苦头。

以沙巴为例,在加入大马共组联邦前,曾立有20条款的保障契约,其中对语文和教育方面的保障是:

(1) “语文方面,马来语是联邦官方语言,在 “马来西亚日”开始的10年内,英语必须被继续使用。但英语也应该被列为沙巴和沙劳越的官方语言,对各州和中央政府沟通时可在无时间限制下使用英文。”关 于此点,早于1973年沙统州政府专制统治沙巴期间就被篡改, 把马来语列为官方语言。

(2) “教育方面, 原本的教育制度应该获得保留。州教育事务应全权由州政府管制”。此点可说完全未受到尊重,沙巴境内基督教会学校, 原本是以英语为教学媒介语, 现在却全都变成马来文学校,州内教育事务也完全转为联重邦所管辖。易言之,20条款的保障契约,如今已荡然无存了。

重订适合全民的教育政策,向新加坡取经

老实说,除了政治人物和语文极端份子外,民间并无人反对以英语作为学校之教学媒介语。甚至前首相马哈地,也极力主张用英文教数理。因为大家都知道,英语为最通用的国际语文。

与 此同时,也是获取最新科技知识最有效工具。何况在目前政府机构操作上,还是受到广泛的应用,一些重要文件都备有巫英两个版本。与其现有之单元教育政策不为 全民所接受,毋宁以开明的思维正面检讨及评估此一施行了半个世纪单元教育政策之成败,以便重新厘订一套适合全民的教育政策。

关于这点,大马可借鉴新加坡经验, 因马新两地均为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家,彼此历史与文化背景相同。

在新加坡, 虽然以华人人口占大多数, 但, 仍然以英文作为教学媒介语, 并规定各族子弟必须学习本身之母语。在此必要指出, 新加坡仍然是以巫语为国语, 英文作为一种工作语文(Working Language)。此一模式,各族都能欣然接受。

大马如向新加坡取经, 可在小学阶段, 保持各族本身语文之学习。 到中学阶段,经过一年桥班,才以英文作为教学的媒介语, 同时规定各族学童必须继续上本身母语班, 何乐而不为呢?

届时各族学童同在一起学习上课,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可增进友谊、了解及团结。如此一来, 各族学童成绩表现优异者,又可保送到外国去继续深造, 不会遇到语文上的困难。事实上,此举对土著学童来说会更加有利,他们将来长大后,能够精通双语,无往而不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知道,教育是脱贫最有效的工具,胜过一马援助金千万倍。前者才是治标, 后者仅能治本而已。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族群,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致脱贫的目标。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更为恰当。送给别人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虽然送鱼可以让他一时不饿,教授捕鱼的方法却可以让他一辈子不饿。与其给他现成的东西,不如教会他如何去做,这才是根本的解决困难的方法。

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今日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 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谈到: 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

Unlocking Article
Unlocking Articl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