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来函
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br>——兼及民族语文和民族团结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劳动人民的理想和学说,劳动阶级的利益是和全人类的最终利益结合在一起的,那就是争取实现全人类的平等和和睦共处。

在一个国家内,劳动阶级消灭阶级差别, 会实现一个国家内的人民平等和和睦共处。 但在其他国家还存在阶级差别的一天, 一个国家内部人民的平等及和谐是不巩固的。只有全世界都消灭了阶级差别,全世界的人类平等及和谐才有最后的保障。

所以,科学社会主义也必然是主张全世界各民族平等和和谐的国际主义。

但是,历史的发展进程是曲折的。在阶级社会存在的一天,就会有民族问题。在不同民族的国家间是这样,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也是这样。

在国际上,一个民族国家侵略另一个民族国家,侵略和压迫者会在舆论上和行动上宣扬和实践民族主义,这个民族主义是反动的;相反,被侵略和被压迫国家在舆论上和行动上宣扬和实践民族主义,这个民族主义是进步的。

一个国家内部,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所不容的。这是压迫民族中的剥削阶级所施行的,是反动的。

民族主义表现在对本民族国家的态度,就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动还是进步, 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爱国主义也是如此。

在科学社会主义看来,国际主义是自己学说的组成部分,其正义性是绝对的;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正义性却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

民族丶民族国家和语言

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即在历史的某一时段存在, 不是永存的),是由其他人类共同体(如氏族丶部落丶部族)发展而来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概念,它具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属性。

人类社会由于商品的出现,逐渐由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商品和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内部,之前的部落或部族因为共同的地域丶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经济生活,而发展为民族。

资本主义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工业原料, 演变出殖民主义。殖民宗主国的侵略民族和殖民地被侵略民族, 在后者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而产生了资产阶级的情况下(被侵略国家如仍处于封建经济政治状态, 统治者是封建君主), 侵略者的民族主义和被侵略者的民族主义,在两方面都是资产阶级主导时,都不是国际主义。

殖民主义宗主国的侵略,为了巩固其统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 在所占领的殖民地推行宗主国的语文教育, 压制殖民地人民的语文文化。反对殖民主义侵略和反对殖民者的民族语文同化一样, 都是正义的。

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或由封建社会演变为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后,由于互通而不是割绝的共同经济生活的需要,会逐渐地产生各民族互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种现象,与殖民主义者的强行推广(宗主国语文)和强行消灭(被侵略民族语文)是截然不同的。

多民族国家最后会逐渐形成一个共同的民族。这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并不意味原有各个民族的人种丶宗教丶语言的消失。对马来西亚而言,会最终形成大家都讲马来语的马来西亚民族。这同中国各个不同民族,最后都形成讲普通话的中华民族, 是一样的。

民族国家的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是从人类的生产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在前资本主义阶段,不同的部落和部族间,由于互相割据的经济生活,彼此使用不同而各自产生的语言。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在一个民族国家内部,由于互通社会的商品生产丶流通的需要, 自然而逐渐地产生一种由交叉混合而形成的共通语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多民族的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过程中, 多民族的语文发展过程有以下的规律:

  • 一个多元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 由于互通的经济生活, 客观地产生一种各族交流所需要的共通语文。
  • 一个主要民族(在政治丶经济丶人文水平丶人口等方面中某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语言, 会在吸收其他民族的某些语言因素后, 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共同语言。
  • 国际职业语言的形成, 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内共通语文的构成因素。
  • 在一个民族国家共通语文形成过程中, 其他非共通语文来源者民族的语言, 会因为使用场合的缩减而简易化及幅盖面缩小化, 这是潜移默化而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
  • 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 一个民族的统治阶级使用一种语言, 其被统治阶级也使用同一种语言。 他们对于自已语言的偏好性,是历史传统形成的, 也就必然有其固守性。
  • 对于一个民族语言的偏好性, 用人为强制的方法试图消灭, 只能引致强烈的反抗。 压力越大, 反抗力也越大。
  • 试图人为消灭另种语言, 往往来自封建部族的狭隘种族意识。 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这种意识必然要让位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取向。

国际主义和民族语言

在科学社会主义看来, 民族和民族国家是历史的产物。民族国家的统治资产阶级存在的一天, 就不能消除民族国家之间经济技术发达与落后、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及其他差异的存在,这是世界不安宁的原因。

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实现国际主义的理想的指导下, 才能在消灭阶级差别的基础上, 消除世界各民族的差别和隔阂, 一个没有国界自由往来和使用世界共通语言的大同世界才会实现。

所以,一个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者, 就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视野。 一方面, 在自已所居住的民族国家, 他必须站在劳动阶级的立场上, 努力消除一个国家的贫富之内的差距, 最后实现本国内部的阶级差别;另一方面, 他还要致力于消除各国家人民之间的差别, 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平等和睦的国际主义的远大目标。 这两方面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来解答语言的问题, 基于上述的对语言发展规律的认识, 在一个多民族的资本主义国家中, 就必须:

  • 对各民族人民热爱本民族语言采取保护和支持的态度,反对一切人为地用强力和行政手段消灭某一民族语言的行为;
  • 促进和推动共通语文的学习和普及,用以实现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了解,特别是促进各民族劳动阶级旨在消灭贫富差别和阶级差别的联合;
  • 任何时候都把消灭贫富差别和阶级差别的政治斗争摆在自已斗争日程的首位;
  • 充分认识本民族来源地以本民族语言为共通语言的角色地位和新移居地多民族杂居(以区别于各民族偶居)产生另一种共通语言的本质性差别,以此调整自己对语文政策的观点和制订。

国际主义和宗教丶民族差异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怎样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分析宗教和民族问题及其差异,既是对有关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也关系到自已的政策和策略,是实现自已目标的关键性问题。

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宗教是人类人文进步过程中达到某一特定阶段的客观必然产物。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 使得人们对生死以及其他偶发事件的根源和归宿, 必须得到所寻求的解答。 这种解答的寻获, 往往和当时社会环境某种持定背景和人类文明的既有成果和特点相关系, 成为该宗教信仰派别的精神寄托和道德规范。

一个宗教的产生有其唯物主义的必然性, 一个宗教的改革和最后诮失也是和新的社会发展环境紧密结合。

一个民族的特点也和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 由于这样的唯物主义的分析, 某一民族总有其长处和短处。

用国际主义的长远观点看问题, 对宗教的信仰和教义的服从, 只能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 最根本是由消灭阶级的社会进步和科学知识的增长中,逐渐实现科学化的变化。

阻碍人们从宗教和民族差异中解脱是压迫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把斗争的对象放在宗教和民族差异自身,其客观结果是适应了压迫阶级的需求,实际上也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主义。

在我国的现实环境中,不同经济成分的贫富差别,很大程度是从民族的差别中显现的。一方面主张本民族的经济提升,另方面把另一个民族消除贫困的要求视为狭隘民族主义或种族主义,都是和国际主义不相容的。

另一方面,把另一个民族的相对富裕,视为对本民族的剥削,也是表现为狭隘民族主义或种族主义的压迫阶级的政治需求。

社会主国家的爱国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中国在1949年建国开始,就标榜自己是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国家。但在建国以来的各个时期,中国都在国内和国际上大力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的领土内, 通过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力来保卫和实现的。

中国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在近代曾经历过外国侵略的苦难,也在世界各个角落遍布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人口。通过提倡和宣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组织广泛的爰国主义统一战线,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主义的最终理想,在历史上和现实上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时期开始,由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相互关系中得到一个深刻经验,那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主要是靠独立自主丶自力更生的方针。在实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经济成果之前,主要是通过民族经济建设而不是国际主义的援助。这里常常存在浓厚的民族利益,也要强调民族爱国主义。只有本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才能最后促进国际主义的实现。这是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辩证关系。

(二)既然要通过弘扬爱国主义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就要通过中国各族人民的共通语言即普通话这个语言工具,在内促进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团结, 对外促进汉语 (即普通话的文字表现) 在世界普遍推广,以推动世界各地华侨华人支持社会主义祖国的凝聚力和对世界各国的友好影响力。

所以,社会主义中国宣扬爱国主义和推广普通话及汉语,是和国际主义目标相辅相成的。

这种历史过渡性质的民族爱国主义,并不能无条件地照搬沿用于另一个多民族的新兴民族国家。

全球化和世界通用语言

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也促成了世界通用语言的产生和普及。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在经济实力丶科技水平的领先地位,促成了英语在世界的推广,使得英语既成为获取先进管理科技知识的工具,也同时成为国际职业语言。

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全球化形成的国际语文普及现状。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及其全球经济影响力处于领先地位之前,这种状况是不会改变的。

语文问题上的思想僵化及其后果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用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才是消灭贫富差别丶阶级差别和人类社会持久和平及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一个来源于原居住国,使用原居住国语言文字的民族,在一个新的多民族杂居的新环境中,为了争取社会进步,就必须通过使用共同的语言,促进各民族劳动人民在共同阶级利益基础上的联合,才能实现消灭贫富差距,最后实现国际主义。

新居住地的主要民族统治阶级,出于他们的阶级利益,时而煽动种族主义,时而高唱”民族友爱”, 都是出于维持他们既压迫本民族劳动人民丶也压迫他族劳动人民的需要。

语言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统治阶级有时会利用某民族的封建残余的狭隘民族情绪,但其根本利益却是各民族统治阶级的联合。消灭某一民族语言文字并不是他们的基本政策,也不符合他们的阶级共同利益。

一个多民族新兴国家的语文问题, 由原来的反对殖民主义宗主国语文至上, 向着各民族使用共同语文发展过程中, 会产生对共同语文发展的快慢丶 担心本民族语言消失和提升共同语言普及性的矛盾。这种矛盾, 只能通过长期互相理解丶磨合丶有时是抗争的方式逐渐得到解决, 也是一种民族语言感情和使用现实的变化接受过程。

由只接受一种本民族原语文,到同时使用共通语文及国际职业语文的转化过程中,使得原有的殖民统治时期的保卫本民族语言的斗争事业, 在民族国家建立后, 逐渐向企业化的民办教育机构转化。 不认识到这种转化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因而停留在原有的旧思维, 会导致以下这些趋向:

  • 把本民族语文的自然简易化和自然幅盖面缩小化,视为民族语言消亡的威胁, 把捍卫本民族语文作为最高甚至是唯一的斗争诉求, 远离了劳动阶级争取社会进步的根本方向。
  • 民族教育由为之奋不顾身的事业性,向牟利营运的企业性的转变,衍生了其中的私已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产生和发展了追求这种私已利益的现象。 对这种转变缺乏认识自觉,并作出必要规范,既会内部矛盾冲突不断,也会妨碍正确政策方针的冷静制定。
  • 在多民族多党派的选举政治环境中, 还会出现在民族教育问题上,高叫偏激口号煽动民族情绪, 打击对手以争取选票的言行。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 把民族语文斗争永恒绝对化的观点, 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 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主义。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