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来函

早上11点01分更新

“509”是马来西亚第一次历史性政权交替,尤其对于马来西亚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件期待已久之事。在新马来西亚政治气氛下,国民缺乏本应当具有的理智心态,以应对新政府所陆续推出的新政策与政治行动。

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民众在媒体社交平台上所呈现的行为,完全没有展现出民主社会应有的理智,不乏可见四处截图人身攻击他者、或盲目而毫无理由的“捧大腿行为”,或是无意义的争执。

2018年6月6日,走马上任的新总检察长汤米汤姆斯声明:“如果你重视言论自由,那么你必须体现出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够提出批评”,给予那些过于盲从地遵从民粹情绪所作出的敌对行为,来一个当头棒喝。他语意强调的是民主社会应该具有的最基本条件,即人人应具备不会因情绪就去阻止他人发言的平等舆论权利。

这正是每一名马来西亚公民都必须尝试去理解的基本尝试。希盟执政至今,对前朝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追究和调查,这种声讨显然获得了广泛民众的支持和欢呼声,然欢呼声却变成了攻击性行为,到处对一些质疑希盟政府是否做过头的个人进行网络截图、调侃等恶劣性行为。我想我们都有必要反省,难道这就是所有人一味追求至今的廉价民主?

我理解民众至今仍然无法卸下胜利所带来的兴奋感。人们难道忘了,前朝政府的变质或问题大多正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地履行公民责任。人们应该更加理智、公平地对待新政府,并且不忘实现其身为公民的监督政府之职责,以给予当权者合理且适当的压力,而不是一味盲目地崇拜和偶像化政客。

西方学者艾伦•布兰德曾经说过“指导原则既不是效率,也不是公正,而是当选的可能性,他对这点非常了解”,我们必须理解布兰德所指的“他”便是政治人物,而这句话确确实实反映了政治人物的奋斗是基于我们的“选票”而不是单纯的“利他行为”。而他们所呈现出的利他行为,是需要我们人民无时无刻地注意和提醒。

生物学家爱德华也说过,“人类的利他行为是有条件的。如果要找出利他行为的无条件因素,就必须仔细研究个人,而且观察的范围不要超出他的子女和少数其他关系最近的亲属。”所以,我们必须质疑政治人物所谓的“利他行为”,尤其和他们有关系的朋友、家人,因为一个政治家的“无私”是从这些最基本、身边人展示出。

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罗伯特·米契尔斯曾提到,“人民有一种极为常见的信念,认为他们的领导人比自己高人一等”。正当我们要对于政府的任何政策行为,提出合理且适宜的质疑时,网络暴民们总会陷入愤慨非常的狂热之中,对于任何稍有意见的个人言论,都会展现出一副“领袖是绝对不会有错的”的攻击性态度。

试问大家,这难道是我们长年以来所追求的民主吗?也许我微不足道,但总是要不断有人出面呼吁,要停止一切奴性的民粹行为。民主社会的公民,必须学习适应威权统治以后,所腾出的新政治环境,重新担当起我们在那些年所曾经扮演过的施压者的角色,监督批评统治者并提出建议,而不是只懂得拍马屁和神化领袖的愚昧行为,难道这种行为不就是威权统治所盛行的弊端吗?

对于部分民众推动“请愿书”(Petition)提名新任政府领袖列入诺贝尔和平奖名单这一回事,我还留意到提名人甚至包括不少教育界人物。对此,我深深觉得不妥。首先,先不谈该奖项本身背后的策划者本有的动机或是否为溜须拍马的行为,人们是否有认真去了解,诺贝尔和平奖的意义何在?

诺贝尔和平奖宗旨不就是“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可是,我想那些来自教育界的诗人、文人,理应比我们这些一般民众还要更理解其背后的深刻意涵。难道我们就要轻易忘怀,我们在那20多年以来所承受的打压及其历史了吗?

别忘了,马来西亚今天所面对的问题根本有一部分或更多都是来自于当权者,而我们可以接受、原谅当权者的“道歉”,但并不表示我们还要追捧他为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物。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