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来函

死刑存废议题近日成舆论热议的焦点。不只社会意见两极,连各政党议员,内阁阁员的看法也不一样。负责提案的法律事务部长刘伟强,信誓旦旦地说绝不U转;但内政部长慕尤丁日前却说,废死议题内阁尚未定案。这突显出此议题无论在政府或民间都存在着严重分歧。

支持废死的主要论述是,大马签署了联合国两公约,必须逐步落实废死刑罚,保护人权与公民生存基本的权利;还有各种宗教信仰教诲,预防冤错假案,无法遏止罪案等等。况且,废死是时代趋势,全球共有142国已落实,也是新政府的竞选宣言,无法违诺。

然而,反对废死者则忧心,若一旦废死,是否会让本已暴戾的社会氛围,更动荡不安。特别是一些涉及残暴命案,杀人偿命天公地道;针不刺到不知痛,由有甚者,更诅咒主张废死者亲人被杀,尝尝个中滋味。何况废死不是普世价值,竞选宣言也不是圣经。双方各执一词,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也不必然如此激烈。国外一些例子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2016年3月,台北市街头发生了一起残暴的命案。被害者是个年仅4岁的小女孩,小名小灯泡。她与母亲在街上遛逛时,冷不防被个暴徒突然手持利刃的往其颈项狂砍,直至头盧身首异处。其母亲救援不及,亲眼目睹整个过程。

凶手虽然当场被捕,但由于凶案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手段之残暴实属骇人听闻,故引起政府,媒体及社会大众震惊。且当时台湾适逢政党轮替,由主张废死的民进党上台,废死的议题因此也被炒得沸沸扬扬。小灯泡的母亲(王婉谕)被揭露本身也是主张废死者。案发后,其立场受到高度的关注。尔后,甚至被蔡英文总统邀请成为司法改革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探讨废死议题。

当案件开始在法庭审训的过程中,一件件的证物,一幕幕的案情重建,对被害者家属而言,妨若遭受一次又一次的凌迟,其心灵挫伤的痛楚,并不比其女儿肉体所承受的伤痛来得轻。然而今年7月,法庭二审宣判被告无期徒刑。小灯泡的父母亲闻判,当庭崩溃,其父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被告判死。

民进党上台后,法理上虽然维持死刑判决的空间,但实质上已废除死刑,以致这些年来社会治安不靖,凶杀案层出不穷,且手段越趋残暴,分屍溶屍案时有所闻。有些凶手似乎肆无忌惮,甚至在法庭上狂妄的挑衅法官说,反正在台湾杀一两个人也不会判死。社会民情疾愤,纷纷炮轰政府无能。

蔡英文政府在选举及舆论压力下,终于在今年8月底执行了第一起死刑处决,以平息民怨。

政府在还未形成更大的社会共识,且尚未经过国会辩论前,就冒然宣布废死议题不可逆转,显见新政府不仅行政立法缺乏经验,也鲁莽与急燥。若到时又屈服于舆论的压力,食言而肥,只能令新政府的公信力再次的耗废。

其实,政府更有说服力的做法,应该是废除强制性死刑的判刑,特别是一些不涉及具体残害人命的刑案,让法院拥有更大的裁量权,毕竟大多的冤错假案都是此类型的。而谋杀案则需经过更严密的调查,结合先进科技的印证,错误的判例几乎微乎其微,政府不该因噎废食。

论语宪问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问:以慈悲与宽容来回答怨恨,是对的吗?孔子说:那你要如何对待做好事的人呢?用公平正义来回答怨恨,用慈悲与恩惠来回应善行,才是普世的价值。

很多被害者家属,终其一生必须活在痛不欲生的阴影之下。即便凶手得以正法,也无法消弭被害者家属痛苦多一点,但正义终得以伸张对家属而言是却是仅存的抚慰。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