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提到“受保护”这三字,通常这会使人们联想到“脆弱”、“濒临灭绝”、“受到严重威胁”等。这是为为数不多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人、事、物提供的保障机制。

若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角度解释则为,需要受保护的群体是因缺乏竞争力,无法适应自然选择而最终将被淘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需要“受保护”也可被视为歧视 (positive discrimination) 的一种。

早前财长使用中文翻译、柔苏丹怒斥中英文公函的使用、雪苏丹谕令撤下沙亚南区内含中文名的双语路牌。先姑且不论这些举动的合法性,但这些事件都无疑指向了一点——害怕马来文的地位受威胁。

把时间线拉到更早以前,为了巩固马来文的地位,《1963/67 年国语法令》的出台。在《联邦宪法》第152(1)条下规定马来文 (Bahasa Melayu) 为国语 。种种举动无疑都是为了保护马来人的语言。在守护马来人 “特殊地位” 的同时也造就了马来文的 “特殊性” ,这恰好局限了马来文的发展。

马来文自古以来便以其开放性以及词汇上能吸收多种异国语文为著,被专家视为世界语文 (Bahasa Dunia)。但是马来文在后期因有了“受保护”的特性而使它逐渐缺乏竞争力,进而实用性也大大降低。显然,意识形态战胜了长远的利益。

以英文为例,她作为世界上最广用的语言,其实用性早已超越其专属性。这是一场美丽的意外。英文的普及化是霸权主义和殖民扩张下的产物。从英国本土到日不落帝国,原本为英格兰群体作为沟通的语言被带到了英殖民地。当时的英文代表着上流社会与权力,谙英文者则享与一般人不一样的地位。

如今,身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英文是通往世界的钥匙,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标配”。英文显然已经是各国不约而同所选择的商业用语;打开Microsoft word 选择文字的时候,会发现英文也会有因应各国的偏好设置,例如:英文(美国)English (US), 英文(新加坡)English (Singapore), 英文(津巴布韦)English (Zimbabwe) 等。

这是英文的包容性、多样性及可能性。“English for all” ,英文不只专属于英国或美国人,而是属于全人类。这就是为什么英文能立足于世界。英文因为历史机遇,再透过有效的传播使之成为最有价值的语言。

当马来文还局限于马来文 (Bahasa Melayu) 、当马来文需要被捍卫、当马来文需要被强调、当马来文有了专属性而非普遍性,这是固步自封。花粉需要被传播,语言文字也一样;包容能使语言走的长远并拥有更多可能性。

语言与文字要能海纳百川,那么其地位才能牢不可破。与其担心害怕马来文的地位被动摇而想着如何弱化其他语言,不如求同存异,融合发展,这才能让各语言和文字有机会拥有崭新的高度。期待能有 “Malay for all” 的一天。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