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来函

先前有人权律师西蒂卡欣所发布的一张相片,显示出中学五年级马来同胞学生子弟,在宗教研究科目试卷中被要求去填充回答“殴打妻子的方法原则”,引起许多人的议论。现在是马哈迪首相的声明,强调整顿教育体系将着重英文而非宗教课

先不说以英文或马来文为媒介语的问题,我的重点在于,至少在口头宣言上与东姑,拉萨和胡申翁等前首相的世俗国家论大相庭径,一度声明马来西亚是伊斯兰国家的马哈迪,莫非要放弃偏重宗教的世俗国家路线?

实际上,伊斯兰宗教获得“联邦宪法”条例所维护的国教地位,并不与马来西亚的世俗国家身份有任何冲突。问题在于,我们要质疑国家权力支持之下的宗教教育,究竟有什么问题?

所有人都要明确认知自己是身处于世俗化时代(Charles Taylor语),这是母庸质疑的,是人们都无法不认可,也再也无法离离的现代社会之基本价值前提。即使是在现代国家政体中,单一宗教仍然可在各宗教平等的前提之下,获得公权力的肯定,其所有信仰者的自由和活动都必须受到国家权力的保障。

穆斯林的信仰生活不得受到侵犯,这是以伊斯兰为国教的马来西亚这一现代世俗国家必须要坚持的法则。我们要注意,“联邦宪法”条文阐明伊斯兰宗教是马来西亚的联邦宗教,可是马来西亚国家政体却是一个宗教自由的世俗国家世俗国家。

相对于中世纪时期的前现代宗教共同体,在世俗社会中,所有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共同有另一生活,那就是公民生活,所有人的公民生活必须获得保证,也是母庸质疑的法则。毕竟,我们既非沙地阿拉伯或伊朗,甚至ISIS的宗教专权政体,在那里,公民生活皆须让位于宗教,甚至被消除。

过去数十年以来,马来西亚教育体系却偏重于宗教思想教育,宗教思想教育几乎等同于马来人思想教育的唯一来源。理应是普遍适用于马来人以及其他族群的公民思想教育并不存在。当所有公民都只具备有宗教思想教育,他们可任由宗教凌驾于公民生活,甚至是世俗法之上,这将导向怎样的未来?尤其在多元族群共融的马来西亚,所有公民的公民生活是否将面临被宗教生活所笼罩的威胁?

此外,无论任何一种宗教,本就存在着对宗教教义诠释上的争论,如教派之间在针对个别宗教理念的解释上有着众多差异,表明再虔诚的信徒都永远无法统一任何一派系的教义。可是,宗教作为世俗人的信仰生活,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必须局限于所有穆斯林的私领域之中。

公权力可维护其派系的国教地位,却不应大力助长宗教派系间的斗争关系。这也是为何我们不容易在众多世俗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体制中,发现宗教教育的存在。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学子们尚未能拥有更精细的判断能力和有序的反思能力,去面对宗教所不得不面临的没有统一原则标准的课题。

因此,在更多时候,许多世俗国家的宗教教育,是由非政府或半政府所支持的宗教组织,会在国家国民教育体系之外去进行这类的教学工作。直至国立大学,私立大学等阶段,校内宗教系所和研究机构与其他系所一样,共享教育部所提供的资源。而到此阶段,学子们是否乐于去接受教育,已不是强制性的义务教育,而是基于个人信仰的选择,兴趣,以及未来的考量。

至少在马来西亚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育部如何要去改善僵化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及有着众多瑕疵的教育内容,如历史教育等,才是他必须要加紧去解决的议题。更重要的是,在政治现实上,执政者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真正实现对伊斯兰宗教教育改革呢?政府要如何解决来自伊斯兰保守派的施压?这不仅是当权者要考量的,也是所有马来西亚公民也必须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林嘉培,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哲学所硕士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