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新闻
只是做我们所该做的事情<br>   ——参加新山428集会

人在现场

基于某些原因,我原本对于要不要越过新马长堤,出席新山的净选盟3.0举办的“428黄绿静坐大集会”感到犹豫不决,迟迟无法决定。但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后,我在4月28日早上决定出席有关集会,因此马上收拾东西,并做最坏准备,把一小包盐也带去。

我拨电召计程车载我到新加坡兀兰地铁站与其他旅新大马人会面,并一起从那儿乘地铁与公巴到新山。当我抵达兀兰地铁站时,已有约数十名旅新大马人在那儿集合。在启程前,安排召集旅新大马人的其中一名负责人向大家解释这次的行程,并告诉我们如果遇到最坏情况(即被警察扣留)的话该怎么办。他也给予我们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万一被警察扣留,可以拨打这些号码。

估计旅新大马人逾两百人

到了新山,我先与数名刚认识的旅新大马朋友到一间公共厕所换上黄衣,然后与其中一名旅新大马朋友在城市广场(City Square Mall)的一间餐厅吃午餐。之后,我们步行到Waterfront City废弃码头对面与其他旅新大马人会合。到了那儿,我们发现有许多身穿黄衣的大马人已在现场。我们也发现一名来自某个电子媒体的记者正在拍摄现场状况。

过后,我们一伙人走到对面的废弃码头集合。我们当中有的拿着净选盟运动的标语牌合照,并一起唱国歌。之后,我们开始游行到新山大钟楼广场旁的空地,参与净选盟3.0举办的静坐大集会。据统计,前往新山出席静坐大集会的旅新大马人超过200人。

其他管道无效才走上街头

bersih 3 rally johor baru 050512 wlc 02 大钟楼广场离废弃码头约有数公里。虽然路途蛮遥远,我们依然精神高昂,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在做所该做的事情,即站出来争取干净环境与公平选举。既然通过其他管道(如:诉诸于媒体或靠非政府组织和反对党呈交备忘录予当权者)传达这些意愿已证实无效,因为当权者根本置之不理,那走上街头是唯一的选择。

值得欣慰的是,一路上,警察与其他执法人员并没有干扰或打压我们,而且我们一路上都不断遇到向我们鸣笛打气的车辆,有的乘客与司机甚至伸出手向我们致意!

改变新山人冷漠保守印象

就在我们快抵达集会地点时,我们发现警方与志愿警卫团还协助维持交通秩序。现场已有无数人出席集会,这令我颇感意外,因为新山一向为国阵强区,而新山市民也向来予人政治立场保守以及对社会运动冷漠的印象。

由于市政府临时在大钟楼广场举办“新山市长杯”足球赛及英式篮球赛,因此集会出席者唯有聚集于广场旁的空地。期间,新山净选盟3.0委员及其他人士使用扩音器以不同语言向民众发表谈话,集会者也喊口号,并高唱国歌和州歌。虽然举行球赛的广场不时传来强劲音乐,这丝毫没影响集会者的热忱与高昂精神。

我看到现场的集会者都是来自不同年龄阶层的人士,这包括好些携儿带女的华裔中年妇女。有的中年妇女还拿着垃圾袋向集会者收集垃圾。过去,在我印象中,大马华裔中年妇女大都是对社会运动缺乏兴趣的一群。

“我们的计程车是干净的”

NONE 到了下午4点,集会者陆续撤离现场,并自动捡拾地上的垃圾,静坐大集会最终平静结束。

在与一群旅新大马朋友返新途中,数名新山的计程车司机对其中一名身穿Bersih 3.0黄衣的朋友说:“Naik teksi kamilah, teksi kami BERSIH punya!”(来乘坐我们的计程车吧!我们的计程车都是干净的!)此外,在兀兰移民厅检查护照时,那儿的官员也笑着告诉另一名身穿Bersih 3.0黄衣的朋友,她当天看到很多离境和入境的人都穿同样的衣服!

数辆汽车遭人泼腐蚀液体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 报导 ,新山静坐大集会的出席人数接近一万名,这显示新山市民不再对政治与改革冷漠。

然而,《联合早报》同一篇报导也透露,数辆停放于集会地点附近的车辆遭不明人士泼腐蚀性液体,车主都是静坐大集会的出席者,这实在令人深感遗憾,看来应该负责维持治安的警方并没尽全责。

更遗憾的是,首都吉隆坡的静坐大集会遭受警方打压,许多集会者和记者都被警察逮捕,并遭暴力侵害。受害者甚至包括一名71岁的老太婆。

我们不是无故闹事的一群

我们并不是无故闹事的一群,我们只是在做我们所该做的事情,争取我们所应享有的权益。大马的选举制度充满种种弊端,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不过是站出来要求当权者正视这些问题以及人民要求改革的意愿。

犹记得1998年的“烈火莫息”运动和2007年的净选盟1.0抗议活动大部分参与者都是马来同胞,许多非马来人都觉得这些活动与自己无关,或因为怕麻烦,而选择缺席。但去年的净选盟2.0以及上星期的净选盟3.0都获得无数非马来人及海外大马人的热烈支持和参与。这是马来西亚之春,我们在无数大马上身上看到一股势不可挡的改革意愿。当权者要是继续漠视这股意愿,甚至选择打压,最终将须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

 
注:笔于2012年5月2日。作者为旅新大马人,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修博士。

点击阅读428集会 “人在现场”系列文章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