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mk-logo
新闻
抨在野党救国之名罔顾民意<br>隆雪华堂反对与马哈迪结盟
Mar 9, 2016 5:25 PM
更新: Apr 1, 2016 11:36 AM

前首相马哈迪上周五(4日)联合在野党及非政府组织领袖,发表《公民宣言》檄文,施压首相纳吉下台。对此,隆雪华堂表达异议。

隆雪华堂会长翁清玉今天表示,政党从事选举竞争,其终极目的就是赢得选举,以取得执政权力。

“对于马哈迪与在野势力合作,除了国家利益,当然不脱政治利益的考量。政治是可能的艺术,我们乐观其成。”

无论如何,翁清玉认为,在野党不应以救国之名,不顾国人对马哈迪的普遍评价和感情反应,直接诉诸政治结盟。

马哈迪恶行罄竹难书

他说明,马哈迪领导国家22年,虽然声望煊赫,但行为和政策皆具争议性。

“破坏宪政体制,权力集中扩大,金钱政治蔓延,官僚机构弊案连连,侵害人权行为罄竹难书。”

他也因此敦促马哈迪直面国人,为过去威权政治真诚道歉,才有正当性领导救国运动。

翁清玉今日在隆雪华堂第36届董事会第5次全体董事会议上发言时,发表上述的观点。

区分政党与民运分野

翁清玉也提醒各界,应当审慎区辨政党竞争与公民运动的分野。

“社会运动或公民运动的实践,则包括短期的政策游说,还有长期一步一脚印的扎根耕耘,结果端看非政府组织的智慧、毅力与判断。”

“若只求迅速有效,倒不如靠政党政治与选举民主。如果只掷注于一次性的政治解决,毕其功于一役的思考方式,无异与政治豪赌。”

翁清玉认为,《公民宣言》的提出,其实仍限缩在朝野对决的框架,并未试图翻转钳制社会进步的既有价值,既非社会运动正轨,也无法实现改造社会的目标。

“公民社会组织并非不得与政党团体合作,如何保持自主性,坚守原则、底线,才至为关键。”

公民组织以公利为重

翁清玉表示,公民组织与广义的政治也不可能完全脱钩,但要捍卫的不是一党之私,而是终极的公共利益,这也应该是他们介入政治过程中最根本的信念所在。

“如果只看到政治体制释放出的机会,仓促冒进行事,最终难免被既有政治势力所绑架。更何况,《公民宣言》运动的议程、步骤、实际手段,至今依然模糊不清。”

翁清玉强调,非政府组织已成为推进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事实上,许多新兴国家公民的平等和民主意识有所增强,社会的弹性和活力有所增加,民主政治环境获得明显改善,这些都与公民社会的崛起脱不了关係。”

他补充,从308政治海啸到第四次净选盟集会,都可以清楚看到公民社会力量的可观与可贵,也可见到公民社会是一个需深入观察、审慎辩思的组织概念。

“公民社会不是一个集合体,而是由各种可能的力量集结而成的群体,因此,批判与监督、理性与自主,都是公民社会的必要元素,缺一不可,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公民社会与民主国家。”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