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新闻
选举扫盲辞典——10个词汇看懂大选

【大选指南】

杰利蝾螈是一种蜥蜴吗?PACABA这个洋人是谁?40万孟加拉外劳涌入大马投票?…………

选举是民主政治关键一环,选民须在大选决定国家未来方向,但现代选举既充斥技术,又繁琐复杂,往往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

任何人初次接触选举,必会为上述术语弄得眼花缭乱,望而生怯。甚至乎,多年前文冬计票停电谣言,尽管不少人出面驳斥,但迄今仍如选举幽灵一般,驱之不散。


1. 停电灌票

这是第13届大选后流传最甚的网路谣言,声称上届大选开票当天,行动党候选人黄德在文冬国席原本一路领先,却在计票中心停电,可疑票箱送入灌票之后,反而以379张微差多数票,输给国阵候选人兼时任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

尽管国能公司与行动党美律州议员邹宇晖相继出面否认,但这次谣言始终未能全然平息。

从技术上而言,除了停电部分,上述的谣言也犯有计票程序的错误描述。严格而言,在计票中心阶段,已没有“计算选票”——即一张张地检视经选民划选的选票来计算各候选人得票的程序,这项程序早在投票站完成。

因此,计票中心所计算的资料,其实是各投票站向它呈上的表格,这些表格中填写着各候选人在个别投票站所获得的票数等数据。因此,投票中心不可能出现“票箱运到灌票”的情况。

投票与计票过程中,现场有政党委派的监票员与计票员,且有数道监督机制,包括设有各种填表与签核程序,以减低舞弊风险。这些表格包括:

表格11(Borang 11):一旦监票员发现有身份可疑的选民前来投票,如已投过票或无法出示身份证,可填写抗议。

表格13(Borang 13):此表格记录在投票过程中任何情况选票的数目,包括票箱内应有的选票数目、分发与未分发给选民的选票、投票过程中出现破损的选票等。

SPR 757:计票前,选委会书记在须先确认票箱内的选票数目,并与计票员一起填写在各自的SPR 757表格。SPR 757上的“票箱内实际存在的选票”,若是大于表格13的“投票箱内所应有的选票”,则代表票箱内多了一些”不应该存在”的选票。选委会官员须按照程序,找出这些选票并销毁,否则计票员可填写抗议表格。

SPR 764:计票后,SPR 764表格记录候选人或政党所获的选票数目。填妥后,若选票差异低于4%,各党计票员有一次机会要求重算。若各造对结果没意见,投票室主任才能把SPR 764的所有数据带过表格14。

表格14:表格14是选票计算结果的正式官方文件,须由投票室主任与计票员签字,以显示其合法性。若政党并未保留一份,或手上的表格上无投票室主任签字,则在选举结果出现争议时,无法上庭挑战。

一旦计票完毕,填妥表格14,票箱内的选票已无法再影响选举成绩。易言之,一切选举成绩,皆以表格14为准。

看回上述文冬的案例,纵使有人在计票中心“停电灌票”,或是在票箱运至总计票中心时进行拦截,也无法改动选举成绩。

2. PACABA

PACABA,是3个不同角色的总称,分别为监票员(Polling Agent,PA)、计票员(Counting Agent,CA)、柜台监督员(Booth Agent,BA)。他们皆属参选政党委派的代表。

柜台监督员——

投票站开放后,在选委会所设的柜台(Barung Semakan SPR)监督选委会派发轮候号码,指引选民到投票室(Saluran)投票。

监票员——

早上8点投票开始,监票员在投票室内轮流值班,监督投票过程,包括是否有选民重复投票、身份不明者投票。

计票员——

投票结束,在下午5点后,计票员进入投票室,负责监察计票过程。

除了监票员、计票员与柜台观察员,竞选期与投票日当天,也有国内外非政府组织观察选举,如净选盟所设的选举监察员(Pemantau)。

投票与计票过程中,代表政党的监票员与计票员担任“守门员”角色,一旦发现任何舞弊,可抗议或举报,降低选举舞弊风险。

所以,一旦参选政党无法找到PACABA,协助监票与计票,则出现选举舞弊的风险将急剧增加。

3. 杰利蝾螈(Gerrymandering)

“杰利蝾螈”,又称选区划分不公,乃其中一种“票席比例不均”(vote-seat disproportionality)现象。

“杰利蝾螈”,是依靠选区分界,把在野党票仓集中在一个席位,再把执政党票仓分散到多个席位,导致在野党以极高多数票夺得一席,而执政党以较少数的多数票,同时赢得多个议席。

“杰利蝾螈”一词,源于19世纪美国麻省州长埃尔布里奇格里(Elbridge Thomas Gerry )的姓氏,以及当时划分后的选区形状貌似蝾螈(salamander)組合而来。

另一种“票席比例不均”,则是选区划分不均(Malapportionment)。

以最新选区重划报告为例,全国选民最多的国席为雪州八打灵再也北区(新名白沙罗),达15万439名选民,最小国席则是布城,仅有1万7627人,占灵北选民人数的10%。这意味着,布城一张选票的力量,等同于10张灵北选票,严重违反“一人一票,票票等值”原则。

第13届大选,国阵仅靠47.38%总得票保住政权,正是选区划分不公与选区划分不均之恶所致。格局决定结局,易言之,选举舞弊可说早在选举投票前即出现。

4. 看守政府(caretaker government)

国会解散后,直至选举产生新政府的过渡期间,基于政府部门的日常运行不能停止,仍须有国家领导人或政府人员主政,这段时期的政府称作看守政府(又称过渡政府、临时政府)。

看守期间,政府无权作出重大决策,抑或宣布重大拨款,而应遵循“行政中立”,不可利用国家资源助选。

欧美国家一些例子当中,由于各个政党在大选未能取得足够议席单独执政,出现悬峙国会(hung parliament),政党之间须谈判合组联合政府。直至新联合政府出炉前,这段时间也是由看守政府主政。

5. 头马获胜制(FPTP)

头马非马。“头马先胜制”,英文为First-Past-The-Post(简称FPTP),学名是“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Single Member Plurality)。“头马先胜制”典出赛马,即第一匹冲过终点的马,只要赢个马鼻,也算是最后胜利者。

以选举而言,A党在某区得票1000,B党得票999,尽管相差1票,A党仍赢下此区,而B党一无所获。这也是所谓的赢者通吃(Winner takes all)原则。

相对于比例代表制,“头马获胜制”易在多数选区催生两大阵营,抑制小党生存与发展,扼杀多元政策,且具有“放大效应”——把强者弄得更强,弱者则更弱。

职是之故,净选盟近来倡议联立制(MMP),即全名“联立式单一选区两票制”(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 system),克服得票跟议席比例有落差的问题。


延伸阅读:净选盟倡议的MMP,是什么东东?


6. 第三票

第三票,意指选民在国席与州席选举两张票以外,在地方议会选举所持有的选票。

地方议会选举,始于独立前1951年的英殖民时期。1965年,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以马印对抗为由,废除地方选举。自此,地方县市议员不再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而交由州政府委任。

批评者认为,委任多以政治考量出发,市议员无需面对选举,缺乏竞争与问责精神,表现往往不佳。这造成国州议员被迫去处理市议员负责的水沟、路灯等投诉,而纳税人也无法决定地方的策划与发展。

近年来,不少民间团体倡议恢复地方议会选举,雪州与槟州也曾试验举办地方选举,但始终未能在法律上过关。

然而,相对于其他州属尚有国州两张票可投,联邦直辖区,即吉隆坡的11个国席与布城、纳闽选民,则只有一张国席选票——联邦政府在1972年把吉隆坡从雪州分割出来,成为联邦直辖区,州选举权自此不复有。

7. 幽灵选民(phantom voters)

按照选委会定义,幽灵选民是“利用假身份证,或选民册上其他选民名义”投票的人。

幽灵选民的种类繁多,如破世界纪录的百年人瑞、大量“选民”在无人园丘登记一间屋子住上数十选民等。

甚至乎,上届大选盛传40万孟加拉外劳涌入马来西亚投票,无疑是“幽灵选民”疑云之极。无论如何,这项说法已不攻自破。

一旦证实是幽灵选民,对方可被监禁不超过2年,或罚款不超过5000令吉,抑或两者兼施。

8. 选民册(electoral roll)

每三个月(一个季度),选委会会更新选民册一次。更新后,选民册会剔除旧选民(如逝者),将新选民纳入在内,更新选民资料(如更换地址),并调整各个选区总人数。

选民只能在登记成为选民的6个月后才能投票。

9. 邮寄选票(postal vote, undi pos)

登记为邮寄选民后,在当届大选不可再成为一般选民。邮寄选民分3类,分别为:

(1A) 无法提前投票的军人、警员,以及媒体从业员、选委会官员
(1B)海外工作、留学、生活的大马公民
(1C)国民登记局、移民局、监狱局、卫生部等在投票日当天执勤的官员

以1B类邮寄选民(海外选民)而言,本届大选将不再与大使馆有关系,而是由选委会与大马邮政公司负责处理。

选委会会在提名日数天后,将印有候政党标志与候选人姓名的选票,向海外邮寄选民寄出。在此过程,候选人可派监票员监督,也会获得该选区完整邮寄选民名单;当选票回收时,也会记录在案。

邮寄选民会收到一个大信封、一个小信封与表格2(Borang 2)。小信封内含选票,表格2则供选民填写名字、身份证号码、日期、签名,以作身份核实之用。此外,表格2上须由另一名年满21岁的大马公民见证签名才算有效。

选民再填妥一切资料后,再把邮寄选票连同信封,按照大信封上的选举官(Returning Officer)地址,自付邮资寄回,最晚送达时间为投票日当天傍晚5点前。选民也可将邮寄选票寄给亲友,再转交给选举官。

各选区选举官接获邮寄选票后,会将之放置在一个箱子内,由选举官保管,或放在警局。一般而言,置放邮寄选票的箱子,会有闭路电视监控。

邮寄选票开票,共分两个阶段,一是把选票从小信封取出(可在投票日当天10点开始),二是计算票数(只可在一般投票结束后开始)。

选票计算完毕后,选举官填写表格15(Borang15),以确认邮寄选票的正式成绩。参选政党可派代表监督这个过程。

不过,由于邮寄选票易于出现舞弊,如如运送票箱缺乏安全措施、投票时间不足等,净选盟倡议让本地邮寄选票改为提前投票。

选委会规定,旅居泰国南部、新加坡和汶莱和印尼加里曼丹的大马选民,无权申请邮寄投票。

10. 马来海啸(Malay tsunami)

政治海啸一词,最初是在308年大选,在野党首度打破国阵三分二国会多数,攻克5州政权后,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所提,意即某种政治风向犹如海啸般,冲击原有政治版图。

本届大选,希望联盟大肆宣扬“马来海啸”即将到临,断言只需15%马来票转投希盟,变天即会成真。

然而,希盟前有国阵负隅顽抗,后有伊斯兰党追兵。

伊党一心欲当造王者(Kingmaker),在多个选区与国阵、希盟挑起三角战,以期出现悬峙议会,即国阵与希盟在选后席次相当,皆无法单独组政府之际,主宰何者入主布城。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