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mk-logo
新闻
黄进发解释,“华教国民化”实为反守为攻
Mar 7, 2019 3:12 PM
更新: 8:33 AM

政治学者黄进发坦承,前晚在论坛上抛出的“华教国民化”建议引起一些回响。但他强调这不是要取消母语教育,而是反守为攻。

“华小国民化,是拒绝接受‘国民型’的框架,要做‘国民学校’之一种。或许我当时应该说,是要反守为攻,这样大概不会让一些长辈朋友不快不安。”


【延伸阅读】黄进发倡“华教国民化”,吴益婷点出实际挑战大


黄进发今天凌晨在面子书贴文,以两点论述进一步阐释他的“华教国民化”建议。

非主张消除母语教育

他指出,以少数族群语言为媒介语的学校,从母语教育源流转为“国民教育源流”之一种语言选项,并不代表要取消母语教育。

反之,他说,这是要让学校在维护母语教育(避免社会不平等)之余兼容非母语生。

他强调,“华小国民化”不是主张消除母语教育,而是争取和包容不同族群对象,以达到“母语教育++”。

《当今大马》已获得黄进发同意,转载其贴文全文:

1、华小的官方全称是“华文国民型小学”。国民型/jenis kebangsaan / national type, 是相对于国文小学独享的国民/kebangsaan/national。

华小国民化,是拒绝接受“国民型”的框架,要做“国民学校”之一种。或许我当时应该说,是要反守为攻,这样大概不会让一些长辈朋友不快不安。

2、华教运动的母语教育标准论述(以下坚持标准论述)是:

“因为母语(第一语言)是最有利学习的媒介语,所以人人都应该用母语学习。”

华校的现实是,非华裔生的比例每三年增加2%(罗志昌),现在是18%。这是大势所趋,以致右派的国家教授理事会表明担忧国小会被华校取代。

这种增长有两个原因:(一)华小比国小强,所以对华裔生产生磁吸作用;(二)微型华小没有华裔生源,华教工作者为了维系香火,只好找非华裔生来填补,尽管按照母语教育标准论述,其实是损人利己。

华校的非华裔生表现如何?除了少数出类拔萃者,大部分学习表现不好,因为华小(一如国小和淡小)都是为母语生native speakers设计的,一般非母语生当然要吃亏。过去非英语家庭孩子去念英校,结果有很多人成才也有很多人落第,道理是一样的。

面对这样的选择,华小要做什么呢?继续假装它还是绝大部分母语生的学校,让在最前线的校长老师去面对?还是承认非母语生越来越多的现实,在母语教育的基础之外,也为非母语生提供适当的辅助,就像同样以母语生设计的国民中学设立预备班让非母语生得以赶上去一样?

对非母语生的学习辅助,最终一定要政府担纲;但是,华教运动应该提出这样的倡议吗?

在一些前辈朋友眼中,母语学校包容、主动辅助非母语生,不但感情上因为被逼“伟大”而觉得委屈,更害怕这会否定母语是最有效学习媒介语的论述。简而言之,就是动摇族本,就和马来右派担心承认统考会动摇国本一样。

可是,为什么,母语教育必须正宗纯种,不能有包容非母语生的空间呢?

按照标准论述,母语教育是先天决定的。你父母讲什么语言,你就上什么学校。允许鼓励非母语生来上华校,强调人有选择,就是自由主义,是“右派”。

可是,为什么允许人有选择,母语教育的存在理性就会受到威胁呢?我是本质上信仰古典自由主义的右派,请允许我提出一个左派变种的母语教育论述:

“因为母语(第一语言)是最有利学习的媒介语,所以,学习的主客观条件越弱,就越需要母语教育。消灭母语教育,就是在加剧社会不平等,因为学习的主客观条件薄弱的弱势学生无法迅速有效用第二语言发展智能掌握知识。”

以少数族群语言为媒介语的学校,从母语教育源流转为“国民教育源流”之一种语言选项,因此不是要取消母语教育,是要这些学校在维护母语教育(避免社会不平等)之余兼容非母语生。

以上谓之“母语教育++” 也。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