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新闻
解殖尚未成功,左翼还需努力<br>对话提升时髦反抗至反对运动

《当今大马》中文版编辑杨凯斌形容,由大马左翼运动所发起的“反殖民”斗争如果不想划下句号,就应再赋予新的历史诠释,使它成为一个未完成的解殖(decolonization)过程或运动。

杨凯斌(左图右)指出,以历史“古为今用”的角度视之,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左翼运动历史自然也不例外。

他说:“关于左翼运动的历史论述常常被成败论所垄断,那是一种迷思。而综观世界社会运动的趋势,年轻人仅倾向于将‘成为左派’当作一种时髦,或一种用以抒发情绪的偶像。因此,以反殖为主轴的左翼运动,能否作为当代的借鉴,很大程度存在于其历史诠释。”

浪漫情怀、人道主义与启蒙精神

因此,杨凯斌提出能为左翼运动的历史诠释提供意义的三个面向;其一是该运动的浪漫主义情怀,其次乃作为其道德基础的人道主义,第三则是其启蒙精神。

他说:“如上一位主讲人鲁斯坦萨尼所言,大马左翼运动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不以种族为基础的国族塑造愿景。它也提出了远远超越新经济政策之狭隘格局的财富分配原则。而且,当时参与运动者,为了捍卫言论自由等基本人权而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已为今天的公民社会运动,留下足以借鉴和延续的宝贵遗产。”

左翼运动留下未完成的社会工程

他说:“就上述数点而言,大马的左翼运动为我们留下了尚未完成的‘想像的工程’(Projek- projek imaginasi),或者未完成的解殖(decolonization),包括‘国族’(Nation-state)塑造的社会工程。”

“许多学者都认为,亚洲的冷战尚未真正结束。台、韩等国,一直在面对著国族建构的挑战。许多东盟成员国,也还未完成摆脱种族主义政治、公平的经济政策、改善人权状况等改革。所以,解殖的过程尚在进行中。”

“其实独立过后,我国不仅没有消除马来人对垒非马来人的种族政治魔咒,新的排除‘他者’(the other)的机制又产生了。那些被人肉贩子引进大马的外籍劳工,就是被建构为‘他者’的对象。”

“因此,左翼运动的回忆录等历史经验,应当为我们提供借鉴。然而,至今为止,大部分关于左翼运动历史的书写,都属于微观性质。我们尚须进行更严格和认真的历史解读,以便能作出较宏观、认真的历史结论。”

杨凯斌指出,对左翼运动深感兴趣的年轻人而言,必须思考如何将反主流的运动,或者将‘成为左派’当作一种时髦的作法,转化为议程明确的反对运动。

他表示:“在这种‘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过程中,对话和新话语的建立,都非常重要。这种对话贯彻由下而上的民主参与式,并且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激起开放真诚的讨论。”

杨凯斌指出,这未完成的解殖,还包括从不同角度讨论我们所面对的课题,例如从生态、性别、弱势族群权利等角度出发,来型塑我们的公共领域。

左翼运动由左翼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群体所组成。独立前的主要左翼团体包括马来亚马来青年团(KMM)、马来亚马来国民党(PKMM)、马来亚共产党(PKM)、青年醒觉运动(API)、妇女觉醒团(AWAS)、泛马联合行动理事会(AMCJA)、马来亚农民阵线(BATAS)等。

珊西娅抱病未克出席新书推介

独立后,左翼团体并未式微。人民党、劳工党、社会主义阵线、马大社会主义俱乐部及左翼工团等继续活耀。左翼群体形成了左翼运动,为反殖民争取独立及建设一个民主及公平的社会而坚持斗争。

上述活动原本邀请了我国著名左翼民族主义斗士,珊西娅法姬(Shamsiah Fakeh),前来担任推介其新书的贵宾。该书为中文与国文的《珊西娅.法姬回忆录─从妇女觉醒会到第十支队》,及《阿都拉西迪回忆录(二)》(马来文版)。

可惜珊西娅法姬因抱病而未克出席,其儿子嘉玛鲁丁(Jamarrudin,右图)代其致词时表示,其母若有机会见到出席今天新书推介礼的老朋友们,一定会非常感动。

该新书推介暨《左翼运动对国家独立及发展的贡献》研讨会主讲人为著名诗人暨专栏作者鲁斯坦萨尼(Rustam Sani)、前理科大学讲师罗哈娜阿里佛因(Rohana Ariffin)及《当今大马》中文版编辑杨凯斌。主持人为策略资讯研究中心执行总裁张永新,著名时评作者黄永安则担任新书讲评。

上述活动进行前,还拨放了由年轻导演法米惹札(Fahmi Reza) 执导的《独立前10年》影片,该片曾荣获2007年电影节“最杰出人权电影”。

在1947年10月6日,各民族大联盟发表了一篇《全国大罢市宣言》,呼吁所有把马来亚当作家园的人士,在1947年10月20日参加全马大罢市一天,表示抗议联合邦宪制建议。《独立前十年》短片所记述的就是发生在1947年10月20日的罢市事件和全马联合行动理事会-人民力量中心AMCJA-PUTERA提出《人民宪法建议书》,反抗英殖民的人民斗争历史。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