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新闻
Web1.0至Web2.0的思维转型<br>异议媒体勿沦为执政党民主橱窗

烈火莫媳运动催生了大量的英文和国文网路媒体,中文报业被垄断后则促成了中文网路媒体的创设。《当今大马》中文版编辑杨凯斌表示,网路媒体创下的里程碑包括:成功突破主流媒体的新闻封锁和对议题进行族群划分的语言障碍、推进民主化和新政治、加速议题的回应并开拓新闻来源、引领主流媒体仿效其制造议题设定和报导角度的方法、让暴动和阴谋的流言不攻自破。

他说:“然而,必须自我提醒的是,虽然网路媒体具备上述种种优势,可是我们别忘记马来西亚的网路的使用率少于10%,所以资讯和言论的传播还必须依靠许多具有政治影响力的传播活跃者,将少数人知道的资讯传到小镇和乡区。”

“如今数个中文网路媒体如《当今大马》、《独立新闻在线》和《自由媒体》的读者人数已接近饱和点,所以有效的资讯传播必须另辟途径,包括通过广设部落客、社区交友网页如Facebook、传播活跃者、社区组织、媒体改造组织等。”

跨越身份及城乡的资讯鸿沟

杨凯斌也认为过去新闻从业员倾向于将其身份固定在某种专业的态度也必须改变,以配合记者同时也是读者、评论人、部落客等多元身份的未来角色,并反省本身在国阵政府这个经历分裂又迅速修复的“超稳定系统”下,如何进行能够改变社会大结构的媒体自由运动。

他说:“我们必须对所扮演的角色充满自觉。有责任去弥补城乡的资讯鸿沟,并且得侵蚀统治阶级的基础。如果新闻从业员继续留恋城市地区而忽略乡镇的情况,或自满于舒适的专业位置,我们恐将会沦为当前执政者超稳定系统的一分子,变成一个民主的橱窗而已。”

“因此,从更大的格局来检视网路媒体的角色,我们必须自我期许的角色是尝试去突破这些压制社会变革的超稳定系统,包括去改变资讯传播的方式。例如从被动的阅读到主动的回应,让媒体为民众发声而非向民众灌输,做到还权予民。这种为人民赋权的行动,是要颠覆高层政治和密室协商斗争,让普罗大众说出他们的看法。”

杨凯斌是在昨日由策略资讯研究中心主办的“媒体与社会变迁”研讨会的第二阶段座谈会,既“大马新媒体空间的创造与实践”座谈会上发表演讲时,作出上述谈话。他也以《当今大马》网络电视所拍摄的一系列集会短片和讲解,介绍了《当今大马》的创办背景、编辑准绳和心得经验。约50位名新闻从业员、媒体系师生、社会运动分子等,参加了这场在马来西亚罕见的媒体研讨会。而在三个阶段的座谈会中,参与者都踊跃发问和提出意见。此外,台湾著名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冯建三教授,也针对许多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独立新闻寻找中文媒体出口

而同台演讲的《独立新闻在线》总编辑庄迪澎为其网路媒体作简介时则透露,当初其执行总裁饶仁毅创设独立新闻在线的目的,是为了替中文媒体找出路。因为媒体垄断已导致中文报刻意避开公共议题的报导和言论,并且任似是而非的议论占满报章。因此必须开拓独立的中文媒体,继续为华社提供公共议题的资讯和提出正确的看法。

他对《独立新闻在线》的自我期许为,立意要扮演“异议新闻工作”(Contentious Journalism)的角色,既挑战强大利益集团试图经由主流媒体,建构与维持的共识。他说:“因此,我们经常在专访上或记者会上提出尖锐的问题,而且也以鲜明的脉络和尖锐的笔触撰述分析、报导和评论。”

庄迪澎也表示,《独立新闻在线》在编采作业上,尽力作到高度自主和民主。他说:“我们的记者能充分参与日常的编采决策,既表示在选定追踪、跟进新闻议题、采写新闻的角度、评论议题的思路,皆由编采团队自主判断决定,不受外在政治势力和经济力量的威迫利诱。”

学术界推动台湾媒体改革运动

另外,来自台湾政治大学新闻学系系主任冯建三教授,也在第三阶段的讲座会上,以题为“媒体与社会转型的多国经验与模式”的演讲,分别介绍了台湾报纸与电视的传媒改革运动,以及南韩的传媒改革。

他指出90年代以降的台湾传媒改革运动主体,主要为学术人员、学生和记者,公众的参与感比较弱,因此持续性的媒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这现象和我国的媒体运动颇相似。他也特别分析了南韩的电影抗议行动和SQ(SCREEN QUOTA)运动,并藉此分析如何利用国家的双重性,来为媒体改革服务。

冯建三教授表示,自己并不适合为我国的新闻自由运动提供具体的策略和步骤。不过他建议说:“或许可以将3分的力量用在争取废除恶法的媒体自由化运动,其余的力量则在作准备功夫,包括在记录和论述上的充实,和串联与沟通的准备。因为若缺乏这样的准备,很可能会错失改革的机会,或者机会被他人捷足先登。”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