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的其他作品

【前夕乍晓】

近日参加华教团体内部会议,当触及独中课程中国家认同素养的存废时,我提出独中生到国外以后才开始爱国的现象。

事后回想,当时的发言过于简约,会上即有人提议以“乡土认同”取代“国家认同”,约言之,以爱乡土取代爱国,并以它作为独中课程指导方向之一。“国家”(甚至爱国)成为这一代人最忌讳的名词。笔者以为,这种观念或多或少指出了现象本身的问题所在。

爱乡土乃人之常情

平心而论,上述现象不限于独中生,国中华裔生(包括华中生)到了国外深造,也未尝没有这种现象。古人有诗句“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指”,马来谚语“Hujan emas di negeri orang, hujan batu di negeri sendiri, baik juga negeri sendiri”表达的含义亦相去不远,说明怀乡,不因种族、社会位阶、宗教、价值观或现代化进展之急缓而有别。

最常见的是,这些留学生习惯于周末或假日聚首煮咖喱或烧家乡菜解馋,潜意识中对故乡与故人的思念透过味蕾获得了补偿或暂时的满足。文学研究者说这是味蕾上的乡愁,饮食人类学家则把它纳入离散论述体系,赋予它更深广的意义。

味蕾政治并非仅有的例子。会上一位董事相告,最近他和友人到西安旅游,碰见几个会讲华语的本地马来女孩,他乡遇“故人”,亲切交谈不在话下,让他真正感觉到没有隔阂的交流。对于我在会上提出的问题,他除了迷惘以外,亦颇有同感,故忍不住要告诉我那特殊的感觉。

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并非罕见,但为何在国外才有?有人直接了当说是国家认同一体感让他们心灵靠得更近。长期以来,各民族聚族而居,新村、甘榜和园丘公司屋虽相去不远,却少有交集。

Unlocking Article
Unlocking Article
查看评论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