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抢眼
最话题
最新鲜
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的其他作品
mk-logo
专栏
读书人的书单(四):<br>医疗体制与医者的反思

编按: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全球各地展开系列纪念活动。4月23日是他的生日也是忌日,联合国将这天定为“世界书香日”。《当今专栏》邀请数位“读书人”与读者分享阅读旅程,推荐书单,冀能以知识的力量建起自己的理想国。

世界书香日,编辑邀稿,说写点关于读书的文字。世间何其矛盾,想要有书香,就非先有铜臭不可。学生时代没啥钱买书,都是从学校图书馆或老师的私人藏书借来,由于不能霸占书本,久而久之无师自通锻练出读书一目十行兼不求甚解的功夫。

后来终于毕业开始领薪,因工作忙碌甚少有时间花钱,故塞翁失马般的反而逐渐有点钱买书。我看书是杂食者,什么书都看,故要写读过的书,还真剪不断理还乱,结果还是聚焦涂鸦一些和医疗有关的。

想起张系国的《望子成龙》,这是《星云组曲》里的故事之一,由洪范书店出版。当年在中学的图书馆里看,后来多年后自己买了一本,如今此书却像科幻小说情节般离奇的失踪了。

“怎么搞的,有没有弄错了?”主角李志舜的火很大,因为掏钱让科技公司改良精子的基因,生出来的孩子却和计划中完全相反。80年代张系国的这个故事,当时纯属科幻,今天在技术已经上做得到,问题只是能否过得社会伦理这一关卡。

深入有趣的科普读物

大学于马大念书时,在白沙罗Atria广场的书局发现《基因圣战》。这本由两名记者毕修普(Jerry Bishop)及瓦德霍兹(Michael Waldholz)写的科普读物异常迷人,首章以罕见疾病亨廷顿舞蹈症开头,然后镜头来到委内瑞拉境内马拉开波湖畔的小村,此处聚居了最多来自世界各地患上此病的人。当时虽然无法明白整本书的涵义,还是不禁要问:为何科普可以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写得如此深入兼有趣,而课堂里的讲师却只懂得催眠?

《基因圣战》里提到的伦理课题,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是掷地铿锵有声。随手拈来的便有“赢得DNA检验,失去隐私”、“何为正常人”、“保险业何去何从”、“出现生物低等人”等等讨论。这些课题到了今天,依然还在热烈地辩论。

医学教育,至少在我五年的求学经验里,人文和历史不曾出现在课程里。从第一年进入剖解室和尸体相对,到毕业前的最后一场考试,现代医学仿佛像孙悟空从石头突然蹦出一般,其起源和历史完全没有被教授。结果我们从来不知道现代医学如何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如何沿途不断犯下罄竹难书的错误和灾难,也不知道前辈们在现代医学从无到有的大拓荒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1998年,买了《蛇杖的传人》,后来加上此书的英文原著(Doctors: The Biography of Medicine) ,直到今天我依然还是不断重读和翻阅这本浩瀚的医学史。从我们公认的医学祖师爷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到20世纪60年代进行心脏移植的巴纳德(Christiaan Ba​​rnard),作者通过每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叙述现代医学的演化与进程。这本书已经泛黄,然而每次随手翻阅总有新的领悟与感触,许尔文努兰(Sherwin Nuland)以行医三十年的实际经验将智慧孕育成文字,吾等自然也须用几十年来不断消化及吸收其养分。

医学离不开历史与社会

医学史,也是整个人类和地球文明史的重要部分。医学离不开历史,也离不开社会。 《枪炮、病菌与钢铁》鸟瞰人类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试图用地理决定论来解释人类的命运,是一本很有深度和广度的著作。此书最大的强项是有趣,不会让人读不下去的感觉。

这本书可谓包罗万象,我认为其中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即使对人类历史没有概念的人也可以津津有味的读完整本书。此书也可以是演化学的入门书,现代医学几乎完全忽略演化学在医学里的重要,读完《枪炮、病菌与钢铁》,会让学医的人在漫长的时间轴里尝试放宽视野重新检视及思考医学。

医学看起来像个封闭的俱乐部,诊断和治疗疾病是俱乐部会员的特权。然而医学不应该只是医师的专利,因为疾病是塑造文明的推手,在每个人的生命及整体社会里留下烙印,也深刻影响文化与文学。不管是生病的还是医病的人,都应该看《疾病的隐喻》。此书的上半部,是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患上乳癌时写的。每一个医师,除非意外身亡,否则肯定有一天会变成病人。我相信读过此书的医师,当最终变成病人的时候,再重读《疾病的隐喻》,肯定会有新的启发。

桑塔格书写病人与医师

桑塔格战胜乳癌,然而多年后又患上骨髓增生异常(Myelodysplastic Syndrome),这是介于正常与血癌之间的病症。进行骨髓移植失败而死亡后,她的儿子大卫里夫(David Rieff)写了《泅泳于死亡之海》,叙述桑塔格和疾病作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医疗过程中,桑塔格和医疗及保险系统对峙,突出了病人和医师双方关系的冲突。

医病关系本来是医师和病人之间的事,这个关系是隐私的,也是异常亲密的。希波克拉提斯誓言里的重点以病患利益为前提,除了需要保护隐私,也强调医师不可逾越与病患或家属的性诱惑。随着时代改变,医学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附加上政经文教架构的改变,以及个人权益的崛起,今天的医病关系已经和希波克拉提斯年代的医病关系相差太远。

今天病人和医师之间穿插着太多组织和第三者——包括政府、医疗机构、保险业、律师、宗教师等等,造成治疗者和被治疗者之间的关系不复以往,医病关系从一个私人兼亲密的相互信任改变成商业交易的契约。

美国学者David Rothman在1999年出版《Strangers at the Bedside》,虽然主要是针对美国而写,但也反映出了全球医学伦理的概况。此书没中文译本,姑且称它为《病床边的陌生人》,叙述了医师与病患做医疗决定的过程如何逐渐被非医师介入。这些历史事件与进展,大大影响今天的医疗作业。从此,个人的健康与疾病,以及医师该如何为病人治病,不再单纯的只是生物医疗决定。

医疗政策与经济梦魇

现代医疗今天变成一种政策,各国之间的体系操作不太一样,表面上是由政治意识形态决定,事实上经济能力才是真正决定国家如何给予人民医疗的那只手。医疗支出如今是多数国家的梦魇,成为一头无法喂饱的怪兽。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主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的《财富大逃亡》就深入讨论了这个问题,而让人沮丧的结论是:投入更多的金钱,也依然无法解决问题。

你我总会死亡,唯一的问题是患重病时,我们只能是因为病症没有良药而死,抑或因为国家或个人没钱医病而死。这两种死法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一个无法避免,另一个却纯粹是社会悲剧,然而决定权却不由得个人决定,也是现代医学进步的一大讽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切格瓦拉(Che Guevara)肯定是人类历史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并非因医学上的成就而成名。但没有格瓦拉,卡斯楚(Fidel Castro)也无法打造古巴,极大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独特的古巴医疗体系。格瓦拉未正式完全投入革命事业前,在墨西哥是靠行医糊口的,我们也许可以大胆假设倘若他没有医师资格,或许古巴和一些中南美国家的命运就会大不同。

格瓦拉是迷人的,也因为他的魅力,今日格瓦拉肖像变成了全球畅销的商品。成为资本市场的图腾,他在天堂也许只能点着雪茄摇头苦笑。要认识格瓦拉,师永刚和詹涓的《切格瓦拉画传》是最佳选择之一。

是医师也是人类学家

格瓦拉医师并非因为医术而流芳千古,但他也非首个流着革命血液的医师。比格瓦拉早一百年出生的德国医师鲁道夫菲尔考(Rudolf Virchow)(注1) ,其实更加精彩。每个医学生必知菲尔考,他是细胞病理学的奠基者,写了“细胞源自细胞”(Omnis cellula e cellula)及“菲尔考血栓三要素”(Virchow's triad)等等这些医学教条。鲜为人所知的是菲尔考的其他身份——他也是考古及人类学家、公共卫生与健康的改革者及政治自由主义先锋。

菲尔考(见图)中年时除了是德国的“医学教皇”,也是普鲁士议会的议员,是铁血首相俾斯麦最大的政治对头。菲尔考大力反对雅利安人(Aryan)乃优秀及纯种人的理论,他在希特勒出生之前就已经发表了普查研究,证实德国条顿族(Teuton)雅利安人的人种学说是无稽之谈。

菲尔考影响及左右了现代医学理论,然而他信仰的民主、自由及种族平等的理念最终还是败给了保守主义,结果后来纳粹与希特勒一手毁了德国,包括失去了其在医学领先世界的地位。

人人都有权利健康活着

1848年,欧洲各地发生了最终失败的革命,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宣言》也在这一年发表。同一年,27岁的菲尔考医师,被当局委派去调查发生在普鲁斯境内的伤寒大流行,菲尔考撰写的报告注定他会和保守派永远对峙,至死方休。他强调大规模的疾病和社会不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数都肇因于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

“医学是一门和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人的科学。医师是穷人天生法定的委托人,医疗改革一定要涵盖科学与社会的改革。”菲尔考最后定论说:“每个人都有权利健康的活下去,这是国家无可旁贷的责任。”这就是菲尔考,可惜今天医师只记得他的显微镜和细胞学,而忘了他更重要的社会改革。 Leslie Dunn于2012年出版的 《Rudolf Virchow : Four Lives in One》让我们更认识菲尔考,我期待着中文译本。

我相信更多关于菲尔考的资料存在于德语世界里,遗憾的是我无法读懂德文书。要不然我就可以读原汁原味的卡夫卡的《乡村医生》——

“确实是这样,你安心地带着一个公家医生以荣誉担保的话去吧。”

于是他相信了,他静静地安息了。

翁诗钻推荐书单:

  1. 张系国,《星云组曲》
  2. 毕修普、瓦德霍兹(Jerry Bishop and Michael Waldholz),《基因圣战》( Genome: The Story of the Most Astonishing Scientific Adventure of Our Time-The Attempt to Map All the Genes in the Human Body
  3. 许尔文努兰(Sherwin Nuland),《蛇杖的传人》( Doctors: The Biography of Medicine
  4. 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枪炮、病菌与钢铁》( Guns, Germs, and Steel
  5.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疾病的隐喻》( 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
  6. 大卫里夫(David Rieff),《泅泳于死亡之海》( Swimming in a Sea of Death: A Son’s Memoir
  7. David J. Rothman,《 Strangers at the Bedside
  8. 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财富大逃亡》( The Great Escape: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
  9. 师永刚、詹涓,《切格瓦拉画传》
  10. Leslie Dunn, 《 Rudolf Virchow: Four lives in One
  11. 卡夫卡(Franz Kafka),《卡夫卡短篇杰作选》

【延伸阅读】

张锦忠/ 读书人的书单(一):我更靠近夜空灿烂的星光

刘镇东/ 读书人的书单(二):一位国会议员的养成

刘嘉美/ 读书人的书单(三):要改变社会先改变自己


翁诗钻毕业于马大医学系,和死神拔河第十九个年头,深感生命朝夕无常,对医学没有幻想,只能脚踏实地赚一份薪水。但愿以后墓志铭上刻的是——一个曾经医治过人类的人。

查看评论
ADS